返回
手捧瓜子我在四合院吃瓜【七零】 第316节
首页
更新于 2025-08-20 10:23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怎么拿点钱这么慢啊?你到底给不给呀?”
    秦卫红等着急了,她今天难得休一上午假,寻思着出来添置一件新衣服。
    没想到一架都打到了现在,真是耽误事儿。
    柜台被大手拍得震天响,气不过又想推货架,这回被伍四海及时拦住了。
    “姑奶奶你行行好,别砸了。
    你个懒婆娘叫你拿钱,死哪儿去了?还不快出来!”
    安抚完秦卫红之后,转而朝着柜台里面低头从抽屉里面取钱的女人大吼大叫。
    伍四海家的手一抖,哭丧着脸,声音发虚。
    “当家的,抽屉里的钱没了!”
    抽屉里面的钱都是一天一清,平日里她都是守在抽屉旁寸步不离。
    今天店里的人格外多,两个人压根忙不过来。
    不能眼看着要进口袋里的钱溜走,抽屉锁好,放心地去门口迎人了。
    等一架打完,回店里抖着手拉开抽屉才发现里面满满当当的钱少了一大半,大脑空白了一分钟。
    “啊——我的钱!谁偷了我的钱?你们都不许走!
    我要报公安啊,我的钱啊!”
    伍四海急忙扒着柜台一看,嚎啕大哭。
    打折三天,才尝到甜头,今天卖货的钱就没了。
    他现在看店里的每一个人都都嫌疑。
    “报公安就报啊,我们可都是清清白白的,身子正,去哪里都不怕。”
    熊川第一个响应。
    他平时的确是爱看热闹了点,但他可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呐呐呐,脏水又泼我们头上了。”
    “这看热闹还惹上一身骚,真是烦死了。
    伍四海真是个倒霉鬼,谁沾谁倒霉?”
    秦卫红一听到要报公安,心里有点慌。
    强装镇定,厉声说:“我可一直和你打架,这钱怎么也不可能是我偷的。
    赶紧把衣服的钱给我,我这等下还有事。”
    伍四海现在是谁也不相信,扯住这人的胳膊不松手。
    “你也不能走,我才说要报公安,你就急着走,你说你是不是心虚?”
    “松手,别揪着我!滚一边去。”
    “不放,打死也不放,你这娘们还不过来帮忙?”
    秦卫红又踹又打,两条腿都被人抱住,挣脱开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自己去抽屉里拿着钱刚出门公安就到了,又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
    林筱彤和谢羿跟着大部队从局里出来的时候,抱着胳膊,也是哭笑不得。
    两人来鹏城没几天,对这地方倒是更加熟悉了。
    刚才进去的时候,一个小同志还倒了两杯凉茶递给他们。
    熊川在边上也蹭到了一杯茶。
    “都这个点了,去饭店吃一顿吧。”
    店里的小偷被抓到了,一个半大的小子,钱塞进内裤兜里。
    进局子里吓得一身汗,有些钱都被揉烂了。
    这小子屁股蛋子上面还留着钱印子,家长也过来了。
    秦卫红也没走,三方人马还在持续撕扯中。
    反正这次伍四海损失不小。
    “成,吃过之后还可以顺路去华强北瞅瞅。”
    第341章 华强北进货
    午饭之后,三人坐车去了大名鼎鼎的华强北。
    熊川刚好要去那里找他玩摄影的大学校友,这人是个电子发烧友。
    有事没事就喜欢泡在各个档口里面,尝试组装相机。
    林筱彤看着窗外行色匆匆的人,感叹:“这一片人还挺多的。”
    这里和京市有着很大的不同。
    比如说出门买早点的时候,在京市,你能看到不少人晃晃悠悠拎着个豆汁儿,嘴上叼着油炸鬼,格外惬意悠闲。
    而在鹏城,从外地过来打拼的人口占了很大一部分,生活节奏很快,走路都健步如飞。
    想到了后世那句非常着名的标语: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
    熊川自我调侃:“我们那儿赚的是小钱,这里赚的是大钱。
    呐,这一片都是。”
    华强北号称华国电子第一街,并不是指一个建筑物,而是一片工业区。
    八十年代年华强北片区
    熊川来这也有几年了,对这片的历史还是有点了解的。
    “听老人说,这一片以前都是粤北兵工厂,这块楼房都是一点一点建出来的。
    一边生产军用无线电产品,另一边还生产民用产品。
    那边那个楼房就是民用方面的厂子,华强集团。”
    顺着手指的方向,两人看向了华强北路边上的一栋白色建筑物。
    林筱彤念念有词:“华强华强,不就是中华强大的意思。”
    “华强集团前面的一条大马路就是华强路,就称作华强北了。”
    “原来是这么来的。”
    鹏城特区发展之后,周边发达经济体把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特区内。
    特区毗邻港城,交通条件优越、土地租金便宜,再加上有政策扶持,企业落户鹏城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时候的华强北还有个名字叫“三来一补基地”。
    三来包括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这三种模式。
    涵盖了加工、仿制、组装等多种服务。
    一补指的是贸易补偿,外方投资工厂,赚到一定钱之后,贷款抵消,工厂归我们。
    刚开始的几家电子厂其实干的就是中转的一个活,生产好的产品拉到这里的工厂来组装,组装好了之后出口返销到境外。
    三人下了车,到了地方。
    熊川指着新华电子厂说:“我记得第一年有个厂子组装收录机,整整装了25万台收录机。
    这一片收录机、电风扇、电子琴、冷风机,很多厂子不止只做一门生意。”
    谢羿想着家里的那台收录机说:“那不就是什么东西赚钱就组装什么。”
    “那当然了,有钱不赚王八蛋啊。”
    熊川看了都觉得有点眼红,他的店铺可没有这边的档口挣钱。
    “深南中路东边就是电子大厦,八一年初才建的。”
    林筱彤昂着头往上面看,这是一栋20层的建筑。
    在现在算得上是高层建筑了,可谓是这一片的地标性建筑,同时也是鹏城对外的一张名片。
    至于华强集团和电子大厦中间的一大块空地,八五年还没有高大的建筑物。
    未来的赛格电子市场要等到八八年才开始慢慢修建。
    现在这一片都是摆摊、进货、拿货的地方,也算是自发形成了不少档口吧。
    档口比较简易,大部分都是露天的,堆满了电子产品,无论什么时候都围着不少的人。
    林筱彤注意到过来拿货的人一个个都挤红了眼,看都不看一眼,使劲往大号袋子里面塞。
    “你插什么队啊?没看到前面还有什么人吗?挤什么挤?”
    队伍中间一个大哥嚷嚷出声,关着膀子,一身的腱子肉,目光不善。
    “哎,老板,我这拿的货量多,能不能让我先进去啊?”
    后面手里攥着好几个袋子的矮个男人脸上晒得黝黑,正低头哈腰的和“膀儿爷”低声商量。
    “大伙儿听听,这叫什么话?你插队还有理了?我活这么大还是头一回听过。”
    “大哥,我是真着急,再晚了我就赶不上回去的车了。”
    “拿这么多货挣得也多,赶不上公交,干脆打车呗,这点钱难道都不舍得花?”
    大哥杵在前面,死活不让,他自己也是好不容易早早出门过来排队了。
    要是来晚了,有些好卖的活就被抢没了。
    “这还不是想多攒点钱买房?老婆孩子天天跟着我挤破屋子,我这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