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6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7:24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在这条并不算顶热闹的街巷里,显得格外有股初生牛犊的锐气。
    开业那日, 天光正好。
    顾笙只请了李志和林清羽两位熟人。
    待他们二人踏进这收拾得干净利落却着实狭窄的店面,看着仅有的两张小方桌, 才真正得知顾笙这些时日捣鼓的营生——竟是烤鸭子。
    “嚯!京都烤鸭!阿笙, 你这名头可够响亮!”
    李志环顾四周,啧啧称奇,又带着几分善意的调侃。
    林清羽则含笑打量着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铺子, 目光里带着探究和期待。
    “地方是小了些, 东西却是不敢怠慢的。”顾笙笑着将他们引至桌旁坐下。
    不多时, 他亲自从后面热气腾腾的厨房里端出一个沉甸甸的烤盘。
    霎时间,一股奇异而霸道的浓香猛地充盈了整个空间!
    那香气仿佛有实体, 带着滚烫的温度,浓郁的油脂芬芳很快传开。
    一丝丝果木燃烧后的独特烟熏气息,以及烤制后鸭皮特有的焦酥感, 霸道地钻进每个人的鼻腔,直冲肺腑。
    盘中之物色泽红亮,犹如披着一层晶莹剔透的琥珀糖衣, 在窗口透进的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油光。
    整只鸭子卧在那里, 饱满丰腴,热气袅袅,形态完美。
    顾笙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更多的是自信的亮光,朗声道:“这烤鸭吃法有二。”
    “一是整只切开,直接蘸着我特调的酸梅酱,或者单吃这原味;”
    “二是片着吃,也叫片皮鸭。”
    “片皮鸭呢,又有三种吃法——饼皮卷食、蘸细糖甜食,或者夹着山楂片解腻。”
    他一边说着,一边取过旁边备好的薄如蝉翼的薄饼、白萝卜条、雪白的葱丝和一小碟深红的酸梅酱。
    只见他手法利落地取过薄饼摊在掌心,拈起一片烤得酥脆油亮的鸭皮连带着底下细嫩的鸭肉。
    蘸上一点酱,再放上白萝卜条和葱丝。
    手指翻飞间,一个精致的小卷便已成型。
    他依次为李志、林清羽、还有眼巴巴等着的张良卷好。
    最后才递给李志身边的随从和林清羽的小厮春喜,而原先伺候清羽的那小厮年前便回去了。
    张良早已按捺不住,接过那小小的卷儿,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塞进嘴里。
    “咔嚓!”牙齿破开薄饼的瞬间,一声极其细微的酥脆裂响仿佛在口中炸开。
    紧接着是那层鸭皮惊人的酥脆感!
    丰腴滚烫的鸭油混合着秘制酸梅酱的酸甜果香,瞬间在舌苔上弥漫开来。
    那酸恰到好处地中和了油脂的腻,只留下满口的醇厚甘香。
    鸭肉细嫩多汁,毫不干柴,带着淡淡的果木烟熏气,与清爽的萝卜、辛香的葱丝交织碰撞。
    张良只觉得一股难以言喻的鲜美浪潮瞬间席卷了所有味蕾,疲惫了一天的筋骨仿佛都被这口美味熨帖抚平了。
    他眼睛倏地瞪圆,含糊不清地大声嚷道:“公子!这烤鸭子,也太好吃了吧!”
    “皮脆得掉渣,肉嫩得冒汁儿,还有股木头香!”
    李志和林清羽也几乎同时将卷饼送入口中。
    李志先是微微一怔,随即眼中爆发出惊喜的光芒。
    他细细咀嚼着,脸上的神情从好奇迅速转变为陶醉,不住地点头:“妙!真是妙!”
    “这皮……这脆劲儿!这酱汁的酸甜配得绝了!”
    “阿笙,你这手艺……开个小铺子,屈才了!”
    他一边说,一边又伸手去拿薄饼,显然意犹未尽。
    林清羽则显得斯文些,但那瞬间亮起的眼神和微微加快的咀嚼速度也泄露了他的惊艳。
    他咽下口中美食,长长舒了口气,由衷赞道:“香而不腻,脆中有嫩,酸甜相辅,回味悠长。”
    “阿笙,此物只应天上有,当真是匠心独具。”
    他看向顾笙的目光充满了激赏。
    小小的店铺里,香气与赞叹交织,初时的生疏感被这口惊艳的美味彻底驱散。
    然而,开业的热闹过后,现实很快露出了它的平淡面目。
    “京都烤鸭”的名号虽响,但在这偌大的京都,一个新开张的、位置不算顶好、门脸又极小的铺子,想要一鸣惊人是何等艰难。
    头几天,除了零星几个被香味吸引探头探脑的街坊,几乎没什么客人登门。
    顾笙和张良常常守着那只硕大的烤炉和飘香的鸭子,从太阳升起等到日落西山。
    然而,顾笙却并不急躁,脸上依旧是从容。
    他索性将每日的烤鸭数量从三只慢慢调整到五只。
    卖不完的,便仔细片好,或分给街坊邻居尝鲜,或留着自家加餐。
    他深知口碑需要时间沉淀。
    店里就他和张良两人忙活,张良负责招呼客人、跑堂。
    顾笙则坐镇后厨,掌控着火候,研究着酱料配比,精心挑选每一只鸭子。
    炉火映红了他的脸,汗水浸湿了他的额发。
    他一丝不苟地守着那砖窑烤炉,观察着鸭皮颜色的变化,听着油脂滴落在炭火上发出的滋滋声响,计算着最佳出炉的时机。
    铺子门前挂着的那块“京都烤鸭”的牌匾,在午后的阳光下显得有些寂寥。
    但顾笙每日打烊后,总会仔细地擦拭一遍。
    三五日过去,那“京都烤鸭”的朱红木匾在晨光暮色里渐渐沉淀出温润的光泽,与门前冷落的青石板相映成趣。
    顾笙的日子倒也规律,天亮透便起身,与张良一同去市集挑选上好的填鸭。
    他指尖拂过鸭身,掂量着分量,又细细查看鸭皮的光泽与紧实,一丝不苟。
    铺门吱呀开启,炉火重新燃起。
    果木特有的甜香混合着鸭油预热时滋滋的微响,成了这方寸之地最生动的背景。
    偶有行人被这奇异的香气勾住脚步,探头望进来。
    瞧见那窄小的店面、仅有的两张桌子,又见那烤鸭标价不菲,大多迟疑着缩了回去。
    张良起初还焦急,立在门口,眼巴巴望着街上的人流,恨不能吆喝几声。
    顾笙却只是笑笑,从炉膛里抽出根燃着的果木枝,轻轻拨弄着炭火,橘红的火星在他专注的眸子里明明灭灭。
    “公子,这……这半天才卖了一只腿儿。”
    张良看着午时已过,案板上那只烤得油光锃亮的鸭子还剩下大半,忍不住嘟囔。
    顾笙头也不抬,正用小刷子蘸了特调的蜂蜜水,细细涂抹在另一只刚入炉的鸭胚上。
    “不急,好东西,得让人知道。”
    他声音温和平静,像炉中缓燃的炭火。
    “你去把这只片了,一半送去隔壁绸缎庄王掌柜家,就说新试的火候,请他尝尝鲜。”
    “另一半,切成薄片,用油纸包好,放在门口那个竹篮里,挂上‘试味’的小木牌。”
    张良依言去了。
    不多时,绸缎庄王掌柜家的半大小子便蹦跳着跑来,送来一小包新炒的南瓜子,说是他爹让回赠的。
    又过片刻,一个抱着婴孩的妇人路过,瞧见竹篮里免费试味的鸭肉,犹豫片刻,终是捻起一小片放入口中。
    她眼睛倏地一亮,低头对怀里的孩子轻声说了句什么。
    很快便掏出几个铜板,向张良买走了油纸包里的另一半。
    日子便这样如门前溪水般,不疾不徐地流淌着。
    顾笙守着炉火,烤出的鸭子越来越得心应手。
    他尝试在酸梅酱里添了一味晒干的洛神花碎,让那酸甜里多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花果香。
    又调整了烤制时刷糖水的间隔,力求让那层脆皮达到极致。
    他案头多了个线装小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日选鸭的斤两、炉温的变化、烤制的时间。
    甚至还有寥寥几个尝过味道的街坊随口说的“皮脆”、“稍咸”、“汁水足”之类的只言片语。
    日落西山时,李修远踏着书院散学的钟声归来。
    推开院门,总能看见顾笙坐在灯下,面前摊着那本子,眉头微蹙,手指蘸着茶水在桌面上无意识地划着什么。
    炉火映照下,他侧脸的线条显得格外柔和而坚韧。
    “又在琢磨你的烤鸭经?”
    李修远解下披风,带着一身清冽的书卷气挨着他坐下,自然地拿起那本子翻看。
    他目光扫过那些琐碎记录,唇边泛起笑意。
    “阿笙用心至此,何愁没有识味之人?”
    顾笙抬眼看他,灯下那温润的眸子里带着一丝被理解的暖意:“总想做得更好些。”
    他合上本子,起身,“今日试了新调的酱,留了半只鸭腿给你温在灶上,还有张良买的新米粥,我去端来。”
    两人对坐灯下分食。
    酥脆的鸭皮在齿间碎裂的轻响,温热的米粥熨帖着肠胃,白日里的冷清与辛苦仿佛都被这小小的暖意驱散了。
    日子如水般静静流淌,街角的风似乎变了调,不再是冷清的回响。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