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1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7:24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当晚,他们在城中一家老字号品尝到了真正的三转桂花酿。
    酒液呈淡金色,盛在青瓷杯中,宛如液态的阳光。
    左云小啜一口,眼睛微微睁大。
    这味道醇厚中带着清冽,桂花的芬芳与酒香完美融合,咽下后喉间还留有悠长的回甘。
    “好喝吗?”顾笙笑问。
    左云点点头。
    顾笙却最后只给他们一人倒一杯:“美酒虽好,可不兴贪杯!”
    特别是两个都还未成年!
    他刚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杯就被李修远拿走了。
    刚才他对两个少年说的话,李修远又还给了他。
    第116章 京都
    跟随李修远求学的时光悄然流淌至十月。
    十月的风已带上料峭的寒意, 卷着枯黄的落叶在枝头盘旋。
    顾笙裹紧了身上的棉袍,看着外面那棵老树上最后几片顽强的叶子在风中颤抖。
    “阿笙,喝口热茶。”李修远将温热的茶杯塞进他手里。
    指尖相触时, 顾笙感受到他手上的凉意, 不由得蹙眉。
    “你的手怎么这么冰?”
    顾笙不由分说地将李修远的双手拢在自己掌心,轻轻揉搓着,“是不是昨晚又熬夜看书了?”
    李修远眼中闪过一丝心虚, 还未开口,驿丞便匆匆走来, 手里捧着一封盖着朱红印泥的信函。
    “李公子, 您的信,从川州府加急送来的。”
    顾笙感觉到李修远的手指在自己掌心微微一颤。
    川州府来的信?还动用加急驿送,难道是家里出了事儿?!
    李修远接过信小心拆开。
    顾笙看着他眉头先是舒展, 继而紧锁, 最后又舒展开来。
    “怎么了?是家里出了什么急事吗?”顾笙轻声问道。
    李修远将信递给他:“明轩来信, 邀我十二月中旬在京都相见。”
    “他大哥要带我们去拜访他的老师——礼部侍郎周大人。”
    顾笙接过信纸,赵明轩也已经出发往京都了。
    他虽不通科举之事, 但也知道礼部侍郎这样的高官对李修远意味着什么。
    “那我们……”顾笙抬头,正对上李修远歉意的目光。
    “阿笙,恐怕我们要改变行程了。”李修远歉意说道, “原计划回川州府过年,现在要直接前往京都。”
    顾笙几乎没有犹豫,伸手抚平李修远眉间的褶皱:“这有什么好为难的?自然是你的学业要紧。”
    他顿了顿, 眼中闪过一抹狡黠, “何况我早有准备。”
    “什么准备?”李修远疑惑道。
    顾笙从行囊中取出一封信:“上月我给在京都的李志堂哥去了信,请他帮忙在明德书院附近找房子。”
    “前几日收到回信,说已经租好了一处小院, 就等我们年后入住。”
    他笑着眨眨眼,“现在看来,我们要提前去享受了。”
    李修远怔住了,眼中渐渐泛起湿润。
    他握住顾笙的手,声音有些哽咽:“阿笙……你总是想得这么周到。”
    “那是自然,”顾笙得意地扬起下巴,“我可是天下第一的好夫郎。”
    李修远一把将他搂入怀中,在他耳边低语:“我的夫郎确实是天下顶好的夫郎。”
    他的声音里满是珍视与感激,“这一路走来,若不是有你……”
    顾笙轻轻拍了拍他的背,打断了他的话:“好了好了,大庭广众的,也不害臊。”
    他从李修远怀中挣脱出来,脸上却掩不住笑意,“咱们赶紧收拾东西,还得给家里写信说明情况呢。”
    当晚,他们在驿站的油灯下忙碌着。
    李修远伏案写信向父母解释行程变更,顾笙则整理着行装,不时抬头看一眼专注书写的丈夫。
    烛光在李修远轮廓分明的侧脸上跳动,映出一片温柔的阴影。
    他都快忘记了,他相公还没到二十。
    左云和张良也没闲着,一个去驿站马厩检查车马状况,一个去街上采买路上所需的干粮和药品。
    四人分工明确,默契十足。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左云便带回了好消息。
    他找到一支前往京都的商队,愿意让他们同行。
    “是江南来的丝绸商队,”左云汇报道,“有二十多辆马车,三十多名护卫,领队的姓陈,说可以收我们每人七两银子,包一路食宿。”
    “这个价格很公道。”顾笙点头,“最重要的是,安全有保障。”
    随后数出二十八两银子交给左云:“去定下来吧,我们午后就随他们出发。”
    越北上,天气越寒冷。
    十一月的北方,寒风已经刺骨的冷了。
    商队沿着官道缓缓前行,车轮碾过结霜的路面,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
    顾笙裹着厚厚的棉被坐在马车里,还是忍不住打哆嗦。
    “喝点姜汤。”李修远从保温的铜壶中倒出一杯热气腾腾的姜汤,“左云早上特意熬的。”
    顾笙接过杯子,温热立刻从指尖传来。
    他小口啜饮着,辛辣的姜味冲上鼻腔,驱散了些许寒意。
    “还有多久到下一个驿站?”他问道,声音因为寒冷而微微发颤。
    坐了半年多马车,到底是还不适应,屁股疼!
    李修远掀开车帘看了看天色:“陈领队说天黑前能到清风镇,那里有家不错的客栈,可以好好休息一晚。”
    马车外,左云和张良轮流骑着马跟随。
    张良的马术还是左云教的。
    顾笙对此羡慕得很,可惜他学不会。
    李修远说以后有机会了,再慢慢教他。
    李修远的马术也是极好的,君子六艺中,顾笙已经见识了他家相公的御、书、数。
    顾笙透过车窗看到左云挺直的背影,少年裹着一件深灰色的斗篷,在寒风中依然保持着警觉的姿态,不时扫视四周。
    虽一度对他身份保持怀疑,但这么久却也并未发现有什么不适,可能是他小说看多了。
    “左云穿得够厚吗?”顾笙有些担忧,“他那件斗篷看起来挺单薄的。”
    李修远笑道:“别担心,今早我看到张良偷偷把自己的羊皮坎肩塞给了左云。”
    顾笙也笑了。
    这两个少年虽然性格迥异,一个沉稳内敛,一个活泼开朗,但相处得却格外融洽。
    特别是张良,虽比左云年小一岁,却像个大哥一样照顾着对方。
    商队行进的速度比他们独自赶路要慢些,但胜在安全。
    沿途遇到的几波山匪,看到商队庞大的规模和全副武装的护卫,都识相地退开了。每晚扎营时,商队的人还会生起篝火,讲些各地的奇闻轶事,倒也热闹。
    十二月初,他们终于看到了京都巍峨的城墙。
    那高耸的灰色墙体在冬日苍白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威严,城门楼上“永定门”三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到了!”张良兴奋的声音从车外传来,“公子,姑爷,我们到京都了!”
    顾笙掀开车帘,一股凛冽的寒风立刻灌了进来。
    但此刻,他顾不上冷,睁大眼睛望着这座传说中的皇城。
    城墙下排队入城的人群蜿蜒如长龙,各种口音的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空气中飘荡着炭火、食物和不知名香料混合的复杂气味。
    “看那边!”李修远突然指向城门一侧。
    顾笙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只见一个身着靛蓝色长袍的年轻男子正朝他们挥手。
    一年不见,李志的变化大得惊人。
    原本憨厚的农家青年气质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城里人特有的精明干练。
    他的皮肤白了,身形挺拔了,连挥手的样子都透着一股自信。
    谁曾想,当初他靠着顾笙制作出的小小鲜味粉,竟真从小小的上水村来到在这贵人满天的京都站立了脚!
    “堂哥!”李修远和顾笙同时喊道。
    马车刚停稳,李志就快步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喜悦:“可把你们等来了!路上还顺利吗?”
    他的目光在四人身上扫过,露出欣喜的笑容。
    “托堂哥的福,一路平安。”李修远拱手道。
    “天儿冷,赶紧先回住处。”李志搓了搓手,呵出一口白气,“前几日就叫人收拾好了,炭盆都生上了,就等你们来呢。”
    天空中开始飘落细碎的雪片,像撒落的盐粒般轻轻落在众人肩头。
    顾笙抬头望了望铅灰色的天空,心想:今年的冬天,要在京都度过了。
    李志租的小院位于城西的明德坊,距离著名的明德书院只有两条街的距离。
    院子不大,但布局精巧,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中间是个小天井,种着几株耐寒的绿植。
    “正房你们夫夫住,东厢给修远做书房,西厢两间正好给这两个小伙子。”
    李志一边引路一边介绍,“厨房在后院,我请了个附近的婆子每天来做两顿饭,食材钱另算。”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