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9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7:24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这日清晨,顾笙正在院子里核对账本,忽听院外传来一阵清脆的马铃声。
    “二哥夫,二哥夫,”李倩提着裙摆飞奔进来,“堂姐和大堂哥来了!马车已经到巷口了!”
    顾笙闻言连忙搁下笔,整了整衣襟:“怎么提前到了?不是说还要两日吗?”
    “定是大堂哥赶路赶得急。”李倩兴奋地拉着他的袖子就往外走,“堂姐上次在信上说他们带了好多家乡特产呢!”
    二人刚走到院门口,就见一辆青篷马车稳稳停下。
    车帘一掀,先跳下来个二十四五岁出头的青年。
    一身靛蓝色短打,腰间系着条棕色牛皮腰带,肤色是常年在外跑晒出的古铜色。
    他转身从车上扶下个穿杏色衫子的姑娘,此人正是李娥。
    “堂哥夫!”李娥一见顾笙就笑弯了眼,行了个标准的福礼。
    顾笙正要回礼,那青年已大步上前,爽朗一笑:“这就是修远家的夫郎吧?我是李志,排行老大。”
    说着拱手行了个平辈礼,眼睛却不住打量着顾笙,目光里满是好奇。
    顾笙这才有机会细看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堂哥。
    李志生得浓眉大眼,身形比李勇还要魁梧几分,手掌宽厚粗糙,一看就是常干力气活的。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左眉上一道寸余长的疤痕,给他原本端正的面容添了几分江湖气。
    “大堂哥一路辛苦。”顾笙笑着还礼,“快进屋歇歇,大哥他们在食坊,我已让人去唤了。”
    李志闻言哈哈大笑:“不急不急,先卸货要紧。”
    说着转身掀开车厢后的油布,“叔父和婶婶让带了十坛鲜味粉,还有两家自己腌的咸鱼、腊肉......”
    顾笙看着那堆成小山的坛坛罐罐,一时哭笑不得。
    李母这是把半个家都搬来了不成?
    众人正忙着搬东西,忽听巷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李明远扶着周兰匆匆赶来。
    “大堂哥!”李明远向前,说道:“不是说晚几天才到?”
    李志拍着他肩膀笑道:“赶着送三妹来,就日夜兼程了。”
    说着压低声音,“再说,我也想早点见识见识能把我们李家二公子迷得神魂颠倒的夫郎是何方神圣。”
    顾笙在一旁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
    李明远轻笑:“堂妹一路可还顺遂?”
    李娥正拉着李倩的手说悄悄话,闻言笑道:“有大哥在,就是路上遇到两场雨,耽搁了些时日。”
    众人寒暄着进了正堂。
    李倩像只欢快的小麻雀,围着李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顾笙不禁莞尔——这丫头憋了这么久,总算有个能说体己话的姐妹了。
    午膳时,李志带来的咸鱼腊肉成了主角。
    顾笙特意做了几道家乡菜,又开了坛新酿的梅子酒。
    酒过三巡,李志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
    “笙哥儿,你是不知道,我这次回上水村差点认不出道来!”他举着酒杯,眼睛发亮。
    “村里修了条宽敞的青石板路,家家户户门前都种了花树。”
    “后山那片烂泥塘现在养满了鱼,岸边还建了凉亭!”
    顾笙抿嘴一笑:“都是大家一起出的力。”
    “还有那个工坊!”李志一拍桌子,“磨粉的、筛料的、包装的,各司其职,井井有条。”
    “村里那些大娘们现在个个能写会算,我娘都能记一手好账了!”
    李倩在一旁静静听着,眼中满是自豪。
    他的二哥夫不仅改变了李家,更改变了整个上水村。
    酒酣耳热之际,李志忽然正色道:“这次送三妹来,其实还想带着几个兄弟自己做点买卖。”
    他这次看到村里产的鲜味粉,就琢磨着能不能运到北边去卖?
    了解实情后,顾笙闻言眼前一亮。
    “北方确实少有海鲜,这鲜味粉定能卖个好价钱。”
    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肯定,李志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我就说这个法子不错。”
    他这些年帮人运货,沿途的税吏、帮派都混了个脸熟。
    而且他还认识几个漕帮的兄弟,这一路上能省不少麻烦。
    二人越聊越投机,从货物定价说到运输路线,又从包装改良谈到销售策略。
    李倩在一旁添茶倒水,看着自家二哥夫与大堂哥侃侃而谈的模样,心里又有了别的心思。
    她二哥夫如此能干,二哥人又不常在身旁,而她,现在又插不上话......
    (李倩:…二哥,二哥夫好难看护住啊~你快回来!)
    夜深人散时,李志已喝得微醺。
    他搭着桌边,大着舌头道:“修远这小子......从小就有福气,如今娶了你这么个妙人,真是......真是......”
    说着突然转向顾笙,正色道:“笙哥儿,修远小子要是敢欺负你,你告诉我。”
    “我这个做大堂哥的第一个不答应!”
    扶夫郎回屋休息后返回来的李明远:......那我这个亲大哥算什么?!
    李明远哭笑不得,正要答话,却见李志已经摇摇晃晃地往客房走去,嘴里还哼着不知哪学来的小调。
    顾笙忍俊不禁,转头对李家兄妹二人说道:“你们这位堂兄,倒是个妙人。”
    李明远解释道:“他从小就这样,直来直往,最是重情义。”
    顿了顿,又替自家二弟酸溜了一句:“不过今晚你们聊得也太投机了......”
    顾笙失笑,怎么小倩的想法也移植到了大哥这儿。
    李倩在一旁添油加醋:“诶,二哥夫太招人喜欢,我二哥哥又不在,我替他有危机感。”
    遭遇两人轮流调侃,顾笙听罢顿时哭笑不得。
    他想他家相公了!
    第76章 大人物?!
    两日后, 李志离开那日,川州府下起了绵绵细雨。
    李明远给备了蓑衣斗笠和干粮,顾笙则是又塞给他一包新研制的调味料和制作方法。
    “堂哥, 路上若遇到驿站, 用这个煮汤最是驱寒。”顾笙将油纸包塞进李志的行囊,嘱咐道。
    李志大笑着拍打顾笙的肩膀:“修远那小子真是积了八辈子福!”
    他真有点羡慕了。
    “等我从北边回来,定要给你们带些稀罕物。”说罢翻身上马, 马蹄在青石板上溅起一串水花,转眼便消失在雨幕中。
    李娥看着自家兄长越疾行越远的背影陷入沉思。
    如今, 大哥好像找到了自己要走的路。
    那她呢?
    她能靠这双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吗?
    像柳姐姐那样, 像郑掌柜那般,亦或者,像倩倩这样, 有个一技之长。
    从前在上水村, 身边的婶子们都说, 女子只需会缝补衣裳便够了。
    花样绣得再好,也不过是给未来夫家添些体面。
    可如今, 她指尖下的丝线却能换来真金白银,柳姐姐甚至夸她,“这丫头原是带着绣娘魂投的胎!”
    原来女子的一双手, 不仅能洗衣做饭,还能挣出自己的天地。
    她低头看着自己不再粗糙的指尖,恍惚间想起昨日在郑家绸庄, 那位飒爽利落的郑娘子捏着她的手腕笑道:
    “你这双手, 天生就该执笔描花、拨算盘珠子,怎能埋没在灶台边?”
    当时她只觉脸颊发烫,可现在心里却有什么东西悄然松动。
    “堂姐, 发什么呆呢?”李倩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打断她的思绪。
    小丫头撑着一把青竹伞,裙摆被雨水打湿了边,却浑不在意,只笑嘻嘻地拉她:“柳姐姐说今日要教你核账,我们快去!”
    “对了,郑家姐姐也要来商量诗韵姐姐她们新衣样子的事。”
    李娥闻言指尖一颤。
    她被拽着往前走,心跳却莫名加快。
    之前在村里虽然也摸了几次算盘,但那是自家的小账,如今竟要学看整个揽月阁的账本?
    “我、我真的行吗?”她声音轻得几乎被雨声淹没。
    李倩回头,有些疑惑:“怎么不行?”
    “柳姐姐说了,你这两日帮她理货,比铺子里的老伙计还细致!”
    李娥抿了抿唇,胸口泛起一股陌生的暖意。
    几日后,李娥感觉踏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清晨,她跟着柳如是学核账,纤细的指尖在算盘珠子上拨弄,竟渐渐能跟上对方的速度;
    午后,郑娘子带顾客来揽月阁谈事选料子,总爱拉着她品评花色,笑着说她眼光独到;
    傍晚,她会和李倩一起听顾笙讲各地商路见闻,她竟也能插上几句话。
    原来,她不是只能躲在闺阁里绣花的姑娘。
    她也能看懂账本,能分辨苏绣和蜀绣的差别,甚至能帮客人挑出最衬肤色的衣料。
    最让她吃惊的是,前日郑娘子竟让她独自接待了官老爷府上的嬷嬷!
    郑家绣庄与揽月阁仅隔一条街,因此郑秋娘成了频繁光顾揽月阁的常客。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