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45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7:19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至于三楼的雅间,撇开最里面留来做休息和议事的两间外,其他的还有十间房。
    后院连着厨房,每日运来新的菜都会放到后院的仓库里,石磨、水井就摆在院子里。
    其实后院外,还有一片空地,若是以后生意做起来,还可以再拓宽地方。
    正好临河,那就做一个海上餐厅的概念,正好在西边,还可以看日落。
    “要是赶时间的话,六月初也能开业。”顾苗看了一圈,陪他在花园里坐下,晒会儿太阳。
    卫小小和顾今南正蹲在不远处拔草,说是石径里的杂草长得不好。
    姜宁摇头,“移栽的花草都得再养养,至少长实了才行。”
    不只是花草,还有修补完的东西,都得晾一晾,不然客人一进来,观感很不好。
    “那这样的话,也不急这一时半刻的,早半个月、晚半个月开都一样。”
    顾苗点头,“菜单的话,就按照上回你拟的好了。”
    “等忙得差不多,让周庚先做一桌看看,大家尝过要怎么调整才好。”
    姜宁往后靠着椅背,被太阳晒得舒服,眯了眯眼,“只不过辣椒这事,我想跟谢姐姐商量商量。”
    “辣椒怎么了?不是已经做了些出来。”顾苗诧异问。
    姜宁道:“金陵的辣椒与我们那儿不一样,拿来做配料还好,要是做蘸水、蘸碟就不够了。”
    要辣味没辣味,要香味也没香味。
    “你是想借谢家的运货行,从黔州运辣椒过来?”
    顾苗想了想,“可以是可以,但这样成本会变高,两地距离太远了。”
    “所以才要找谢姐姐。”姜宁分析道:“我那些菜能做得好吃,但凡是和辣椒沾边的,都离不开辣椒的原材,原是将就着用,我怕不叫座。”
    之前姜宁也想要不将就着用,毕竟之前做的菜,大家都觉得好吃。
    可那都是用来做配料,本身就已经经过加工的,和菜的味道在一起,互有弥补。
    但前几日,他让周庚炸了一下土豆片,再做糊辣椒和麻辣椒时,味道就有区别了。
    “谢姐姐每年都要送茶叶进京,反正都是要走一趟的,我们付一笔钱,让他们帮忙走一趟货,既不用另外请人押货,还能放心。”
    姜宁并非是临时起意,而是这样的话,的确可以省下不少成本。
    运送的辣椒也不要新鲜的,就要晒干的辣椒。
    “那等蕴娘回来,跟她商量一下。”顾苗觉得可行,“辣椒的话,要是他们那儿不好收,可以让秦掌柜帮忙。”
    “有秦掌柜帮忙自是好,这样的话,我又想到一个事。”姜宁灵机一动,“小河村和周边的村子,都可以去收,我们之前的辣椒不够时,都是去附近收的。”
    闻言顾苗瞪大眼,“你是打算——”
    这不就跟茶商、粮行一样,周边的村子都能有一笔固定的收入,至少不会饿肚子。
    姜宁对上他视线,点了点头,“若是能成,也算为永安镇做了点事。”
    顾苗惊讶又觉得佩服地盯着姜宁,一时说不出话。
    “宁哥儿,有时候我会特别佩服你。”
    “怎么?”
    “你年纪轻轻的,是怎么能想到这些,连我爹娘都说,他们从商几十年,见过太多人,可你这般的太过少见。”
    姜宁挑了挑眉,安心收下夸奖,闭上眼打算休息会儿。
    他能想到这些事,与宽宏大量、以德报怨无关,只是觉得举手之劳的事,就不必太计较。
    再者,他并不是没有从中获利。
    拿了好处,再反馈一些力所能及的照顾,应该的。
    -
    等到谢蕴和赵秋回来,已经到了未正时。
    外边天热,他们又跑了不少地方,累得够呛,一进酒楼,顾不上说话,先猛喝了两大杯水。
    赵秋身上衣服都快浸湿,呼哧喘着气。
    “外面可太热了,今天遇到的那店家还敢狮子大开口,听我们要品相好的,要价都快赶上之前那家了,人家可是大窑口。”
    “小秋说得对。”谢蕴气不过道:“我还不信就寻不到一家价格合适的烧陶、烧瓷都好的窑口。”
    硬装解决得差不多,余下的便是锅碗瓢盆这些东西,还有各类摆件、帘子、幔帐。
    “不急,还有小一个月,慢慢选便是。”
    姜宁看他们累得不轻,道:“之前选的几个日子,我想了想,要么就六月十二,或者六月初八。”
    “六月十二是不是会好一些?”谢蕴道:“正好两个六,开业顺利。”
    旁边赵秋疑惑问:“不是三个六吗?”
    姜宁:“……”
    “六月十二的话,我们准备时间会充足些,那暂时定这给日子。”
    其他人点头,表示没意见。
    姜宁等他们休息得差不多,便把辣椒的事跟他们说了。
    在座的人都生在黔州,自小在黔州长大,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甚至于谢蕴问清姜宁的运货法子后,琢磨着还能一同押送什么过来。
    反正都要走一趟货,只要不是贵重的,一起送还省事。
    “要不送点野货吧,能晒干的那种。”
    “那就野花椒、野木姜子,还有什么?”
    “这些可以,木姜子放酸汤才是真正的酸汤味,这边太贵了。”
    “其实土豆也可以要一些,这边的土豆不太一样。”
    “我还以为只有我吃出来不同,原来你们也觉得啊!”
    “对吧对吧,一点土豆的味道都没有,就感觉不香,不够有土豆味。”
    “但我觉得这边的糕点好吃,还有烤鸭。”
    “还有那个盐水鸭,鱼跟虾也不错。”
    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结果就是忙到晚上,直接在酒楼里吃了顿饭,再各自回家。
    马车过来接姜宁他们时,正好是戌时。
    周庚一回家,就开始琢磨厨房常用配料、香料的事,卫小小则凑到卫小宝旁边,问他被罚抄的字写得怎么样。
    姜宁在家几乎做不了什么事,只好跟赵秋、朱红一块待院子里,闲聊起酒楼的事。
    “二郎这一阵忙完,过后能休息了吧?”朱红望向门口,随口就问了一句卫长昀。
    后日就是千秋节,盛典一过,应当就忙完了。
    听到卫长昀名字,姜宁一愣,“他初入馆阁,事务不少,不过应当会比这段时间好些。”
    赵秋瞥眼正在教兄妹俩写字的王子书,“在村里大家都觉得当官好,成日什么事都不用做,有案子的时候审审就行,原来也分人的啊。”
    闻言姜宁低笑,“那是分的,有的人和咱们从前以为的一样,那也有人跟长昀一样。”
    人人都当个闲散官,天下之事还要不要管了。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间便到了亥时。
    卫长昀回到家时,正好亥时二刻,手里拎了一盒茶点。
    兄妹俩和朱红亥时前便睡了,这会儿只有周庚屋子、赵秋和王子书屋里还亮着灯。
    姜宁还在院子里纳凉,顺道等他。
    听到动静,睁开眼看去,嘴角不自觉上扬,“回来了?”
    卫长昀栓好门,走到他旁边,“小宝那篇字,给你检查了吗?”
    “子书检查的。”姜宁瞥眼他手里的茶点,“又给我开小灶,不怕我吃胖吗?”
    卫长昀握了握他的手腕,“离胖还差得远。”
    姜宁一笑,借着他的力气站起来,往房间走,“今天去酒楼,碰到温安臣了。”
    卫长昀神色微怔,“他可说了什么?”
    “他身在礼部,你觉得他能说什么?”姜宁叹了声,“他希望有朝一日,若朝堂生变,我们能劝住聂大哥。”
    “即便是他不说,聂大哥也是我们的朋友。”卫长昀把茶点盒放下,扶姜宁在木榻坐好。
    撩起衣摆,在他面前蹲下,“但他不该把你牵扯进来。”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都不该去酒楼,找上姜宁提起此事。
    卫长昀对温安臣并无什么意见,更不会因为如今的局面,就不待见他。
    哪怕真要托付,也该是与他说,而不是姜宁。
    姜宁摸了摸他的脸,问:“生气了?”
    卫长昀不语,却能看出不悦。
    “现在的情况,你让他怎么跟你交托?”姜宁点了一下他额头,“今日他提醒我们,当初大皇子邀你见面,太子是知情的。”
    但点到为止,具体太子如何想,连他也未必猜得准。
    卫长昀听后,神色稍松,“他如今的境地,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弃子。”
    从前大皇子与礼部关系近,用过他,可如今又是太子掌事,他又成了太子跟前的人。
    一旦追究,自是弃子的最好人选。
    姜宁嗯了声,笑道:“不说这个,再聊下去,我又要跟前两天似的,光做噩梦了。”
    他有意岔开这个话题,转而问起千秋节的事。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