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9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7:18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话音刚落,朱氏的表情倏然一变,眼神变得飘忽。
    姜宁一看就知道被自己说中了,肯定是在村里听到了什么。
    “阿娘,你是信他们还是信我?”姜宁并没有着急解释,反而问了一个问题。
    朱氏一怔,没有反应过来,有些愣神地盯着姜宁。
    她这个小儿子,从出生就体弱,一开始姜大志还想家里有个哥儿,日后可以要彩礼,请大夫来看了几回。
    哪里知道一直看不好,后来姜大志就不愿意花钱了,不死就成。
    朱氏的眼里,姜宁不开朗、寡言少语,却很乖巧,也有一些小机灵,知道在家里怎样不会挨骂。
    哪怕偶尔会在她面前撒娇,也很少。
    总之,就是和现在不一样。
    “我……”
    “我和长昀如今是清清白白,是家人、是朋友,能一块说笑,也能一起出行,哪怕在一个屋子里,也绝不是村里那些人说的那般龌龊。”
    姜宁眼神格外认真,“我欣赏他小小年纪就有责任心,可以为了一双弟妹,并无什么交集的兄嫂退学回家帮忙,自己苦读。”
    “可是这并不代表,我与他之间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朱氏面上赧然,知道她让姜宁伤心了,“我不是觉得你们有什么,我只是怕那些人说你不好。”
    “旁人说什么,我哪管得了。”姜宁神色柔和了些,耐心道:“你莫要担心我,我只想把日子过好,这比什么都强。”
    闻言朱氏叹了一声,放下竹筒,“宁哥儿,我怕你委屈。”
    姜宁知道朱氏的心思,见她神色,反而宽慰道:“我不委屈,如今日子比从前好了许多,哪里就委屈了。”
    “阿娘明白了,往后不会再提这个事。”朱氏望着姜宁,温柔一笑,“宁哥儿你一直都是个好孩子,阿娘信你。”
    姜宁失笑,卖乖道:“可别在长昀面前提,他心思重,本就担心我遭人非议,若知道连你也问我,怕是又要过意不去了。”
    “好好好,听你的,这话往后都不再提了。”朱氏这段日子住在这儿,心思比从前想开不少,也会开玩笑了。
    “不过阿娘,我有一话总得跟你说明白。”
    姜宁迟疑了一下,才道:“我过来卫家,不到一日卫大就撒手而去,你住在家里,难免去村里走动,总会听到些闲话,你莫要放心上,别气着自个。”
    那些人,当着他和卫长昀的面都说得难听,背后更不知道怎么议论。
    朱氏心思细,听见了不免会为他难过、委屈。
    他是怕朱氏把这些都压在心里,反而苦了自己。
    “什么事不能提?”
    姜宁听到声音,猛地一回头,是卫长昀回来了,手里还拿了一把菜。
    “没什么,就是我爹的事。”姜宁神色自然,接着把剩下的辣椒面装完,“这些东西可沉了,明天得费不少劲儿。”
    卫长昀往水缸走去,揭开盖后,往盆里舀水,“要换个地方支摊吗?怕摆不开。”
    “别了,换个地方万一老顾客找不到,还麻烦。”姜宁转回头来,“那你明儿还要支摊帮人写信吗?”
    卫长昀道:“不了。”
    “先把土豆片和辣椒卖出去。”
    “和我想一块去了。”姜宁把最后一点辣椒装好,拎起背篓往堂屋走。
    进了堂屋,姜宁才松口气。
    亏得刚才那些话卫长昀没听见,不然他上次的思想工作不白做了。
    他可不想再哄第二次了。
    哄小孩,费劲。
    夜里吃过晚饭,一家五口人都齐刷刷地坐在堂屋里,桌上放了一块木板,一头放了一个碗,里边装的是竹棋子。
    简易版的五子棋。
    卫长昀用竹筒剩下的边角料做的,黑色棋子还不是用墨染的,用的灶灰,泡一遍晒干,没那么黑,但能区分开来。
    姜宁拿着白色的棋子,蹙眉盯着棋盘,神色严肃得像是在下围棋。
    “下这里。”
    “这里。”
    “二哥,这里这里。”
    “宁哥哥,你下这儿。”
    小小和小宝在旁边可着急了,他们以前都是在地上画了玩,第一次在棋盘上下。
    姜宁撇嘴,对小小跟小宝都会玩五子连这件事,表示略有不服。
    谁家不到六岁大的小孩,就会玩五子棋了?
    “观棋不语真君子,我自己会下。”姜宁飞快把棋子落下去,抬眼看向对面的卫长昀。
    卫长昀几乎没思考,姜宁收回手的下一瞬,就又落了一子。
    姜宁:“……”
    这就是大佬的气质吗?
    “我下这里。”姜宁放下棋子,挠了下脸颊。
    其实他下五子棋的水平,只能说是凭感觉。
    卫长昀原本微垂着的眼抬了抬,扫向姜宁,“不改了吗?”
    “落子无悔,我才不改,输就输了。”姜宁一边表示不在乎地别开脸,一边眼睛瞟着棋盘。
    卫长昀低笑了声,手腕放低,落下一子,“这局,是你赢了。”
    姜宁一愣,眨了眨眼,这才发现自己好像歪打正着,两路都通,是赢了。
    他嘴角不自觉上扬,连眼睛都盈了笑意。
    “见好就收,改天再继续。”姜宁拍拍手,“明天可要早起。”
    小小、小宝一听,齐声道:“宁哥哥耍赖!”
    姜宁一点不害臊,起身开始收拾棋盘,“我才没有,你们该去睡觉了,不睡明天的糖我少买了啊。”
    小小和小宝瞬间闭了嘴,委屈巴巴跳下凳子,一步三回头往屋里走。
    姜宁哂笑着回头,就听到旁边朱氏无奈的笑声。再一抬眼,卫长昀脸上表情竟然有种无可奈何感。
    姜宁:“……”
    成吧,就当他年轻几岁,变回小孩了。
    第29章
    天蒙蒙亮,才泛起鱼肚白,卫家的厨房里,已经飘起了一阵一阵油香。
    土豆片在油里一点点被炸干水分,变得酥脆诱人。
    姜宁挽着袖子,不时朝旁边看去,怕卫长昀放的辣椒多了,到时候口味偏重。
    卫长昀拿筷子翻搅,见姜宁看来,就会问他量够不够,倒是自觉得很。
    等他俩弄完土豆片,和竹筒辣椒一块装进背篓里,天色已经接近全亮。
    “要出门了啊?”朱氏披着衣裳站在房门口,“拿上水,免得一会儿渴了。”
    “晓得的。”姜宁说了句,帮着卫长昀扶住背篓,等他背好了才转身去拿自己那一背。
    土豆片这次做了三十斤,虽然不算重,可塞满了一整个背篓,还冒出来不少。
    卫长昀调整好肩上的绳条,转过来帮姜宁,“沉不沉?”
    姜宁这一背篓里大多是竹筒,看着背篓小,却也不轻。
    “还行,反正就一段路。”
    “沉就说。”卫长昀没有再说别的,只说了这三个字。
    姜宁点头,看向还站在那儿的朱氏,“阿娘,你回去再睡会儿,我们下午些就回。”
    朱氏答应好,却没立即进去,看着姜宁和卫长昀出了门,路上见不到身影了才回屋。
    春末的早晨,雾深露重,就从家到村口这一会儿功夫,鞋面和裤边已经沾了一层水痕。
    “二郎、宁哥儿,这呢!”
    王三叔坐在驴车上,招手叫他们。
    俩人闻声看过去,一边应声一边走过去,把东西放在板车上。
    板车上放几个箩筐,是鸡蛋和鸭蛋,全是自家养的鸡,要送给镇上的一个员外家。
    姜宁把东西放好,问:“三叔,就您一个人啊。”
    “老二病了,你婶子在家照顾他,我一个人去就成,反正是去送东西,顺道看看老大。”
    王三叔示意他俩坐好,“你们多久回啊?回来要是赶得上,我一路给你们捎回来。”
    “还不知道,卖完东西估计都得下午了。”姜宁挪了一下位置,让卫长昀坐旁边。
    卫长昀坐在靠外的板车边缘,扶着背篓,免得掉下去,腿一搭,把姜宁也给挡住了。
    “叔,要不赶巧,您就自己回,不用等我们。”
    卫长昀说了句,“子书这一阵没回来吗?”
    他俩都坐好了,王三叔赶着驴车,不快不慢地往镇上去。
    驴车没牛车、马车来得快,不过总比走路好,在村子里能有头驴已经是令人羡慕了。
    “就是没回,所以我们才不放心,想着去看看,是不是在私塾碰上什么事。”
    王三叔叹了口气,“子书这孩子,就是容易钻牛角尖,心思又细,打小就这样,你还记得吧,以前你俩一块去二叔家上课,他被王栓挤兑了几句,好几天都不愿意去了。”
    小河村虽然不像坎子村一样,祖上都是亲戚,一个村大部分都是一个姓,可多少也沾亲带故。
    杨二爷是王栓爹的舅舅,王栓得叫一声舅爷。
    王三叔跟王木匠往上一背是亲兄弟,所以他俩是堂兄弟,跟王栓家出了五服,倒不算了。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