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8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6:43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不仅他在变化,还有林大人家的林丰宝,也跟着日日读书。
    对于这些家族来说,家里有传承的希望,才是最大的本钱。
    反正林大人最近高兴的不行,他之前跟纪伯章还经常吵架,现在却去纪伯章岳丈卓家送礼。
    看样子,是真的为他儿子的改变高兴。
    他们如何沮丧暂且不提。
    万秀才他们三人这格外高兴。
    因为他们没想到,国子监放冬假,还会给他们这些监生们发银钱布匹。
    只说银钱布匹,似乎显得有些少了。
    反正他们考完试之后,就有杂役过来,请他们去领今年的禀禄。
    一般来说,秀才在州学府学被称为生员,一部分生员可以得到朝廷的资助。
    约等于现在的国家补贴。
    但各地州学府学,很少严格执行这一条,多数银钱还没到学生手中就没了。
    而如今非富则贵不能进州学府学,所以也无人追究。
    到了京城国子监更是如此。
    之前那些学生的身份,大家心里都有数,故而也不会把每年年底的国家补贴放在心上。
    可在万秀才他们看来,却是喜不自胜的。
    “每人赐布帛文绮,袭衣巾靴。”
    “因正旦,元宵,你们都不在这国子监,所以把这部分节钱也提前发了。”
    “对了,还有去年中秋,没来得及发的节钱,此刻也给补上。”
    负责此事的书吏一边说,另外有人一边发,还让他们都清点好,不要出错。
    本来以为到这里,就已经差不多了。
    发了那么多布,那么多衣料。
    就算自家穿不了,这也是硬通货,古代的布料约等于货币了。
    还有那些节钱,加起来,足够让他们全家过个好年。
    万秀才,袁秀才,田秀才。
    还有纪霆,以及美滋滋的林丰宝。
    因为只有他们几个参加了岁考,成绩还不错。
    故而整个国子监里,只给他们发放。
    不过说起来,其他人应该也不好意思来领。
    毕竟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这五个学生,是按照国子监作息生活的,所以发放禀禄的时候,会专门通知他们。
    这种好事,可不是谁都能有的。
    对比这些银钱,各家更在乎的是脸面。
    万秀才他们可不管这些,反正他们拿的很开心。
    就在他们要走的时候,书吏连忙道:“别走啊,还有东西没领完。”
    还有?!
    纪霆都有些诧异。
    不愧是朝廷最高学府,给的国家补贴就是多啊。
    接着,书吏先问了他们各家的情况,又翻找几个人的资料一一核对。
    “你们都未娶妻,只有万秀才一人定了亲。”
    “故而万秀才多发米粮,由皇后娘娘积粮监里拨出,按照每月米一石,再赐女衣两身,贴补你的家用。”
    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一年一千二百斤粮?!
    还专门给监生未婚妻发新衣服?!
    还有这种好事。
    不止如此,还有家中爹娘,祖父母还在的,各有定例发放。
    万秀才他们刚陷入甜蜜的苦恼。
    就是这些东西太多了,要想办法运回去。
    国子监书吏继续道:“你们什么时候归乡,什么时候回京,都要提前说一声。”
    “国子监会安排车马银钱,接送你们回去。”
    万秀才等人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他们来国子监之前,也没人说过待遇这么好啊。
    只说这里是京城,这里的夫子都是进士。
    根本没讲过,他们这些穷秀才,来这之后根本不穷了。
    纪霆大概明白什么。
    原来国子监,真的是最高学府。
    如此好的待遇,就是开国皇帝,为了优待忠良之后,以及广纳贤才,故而设立的。
    只不过日子久了,情况有变而已。
    而万秀才他们,作为本地州案首府案首,必然是万里挑一的天才。
    艰苦的环境,卓越的才能。
    故而被皇上选中,特意送来国子监。
    类比一下,就是国家通过考试,发现小县城里有个少年班的天才学生。
    那还不赶紧特招到京城,包吃住都是最基本的。
    别说养天才本人了,养天才全家问题都不大。
    从这个角度看。
    国子监给的待遇确实不算突兀。
    这么好的制度,就是被之前那些投机取巧的人给毁了。
    好在如今拨乱反正,一切都在重回正轨。
    万秀才他们多么欣喜自不用说,恨不得现在就插上翅膀回老家。
    国子监自然安排。
    纪霆跟林丰宝自然也领了各自的份例。
    这对林丰宝来说,简直是意外之喜。
    自从他跟着霆哥好好读书之后。
    家里爹娘对他更好了不说,他祖父母也是连连夸赞。
    本来以为,这就很不错了。
    谁能想到,还有银子啊。
    虽说银钱不算很多,但这自己挣的。
    他林丰宝靠着读书,挣到钱了!
    哇!
    想想都开心啊。
    纪霆并未说什么,这份开心,自己能体会,还能记一辈子。
    他又何尝不是。
    正好这些东西,可以寄回老家一部分。
    可惜家里要等到年后才能收到了。
    剩下的都给外祖跟外祖母,他在京城,也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
    可惜纪霆这话刚说出口。
    卓侍郎就一脸不赞同。
    什么叫添麻烦!?
    这还能叫添麻烦啊?!
    开什么玩笑。
    知道你给你外祖脸上,增了多少光彩吗?
    那些老朋友们,不知道有多羡慕他!
    这事确实不是卓侍郎夸张。
    而是从纪霆回京,再到他去国子监,然后弄出来一堆事。
    朝中不少人都盯着看。
    这些目光,并非是刻意针对。
    而是想看看皇上改革科举的决心有多深。
    科举这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是穷人家学生晋升的机会。
    同样是大家族把持朝局的必走之路。
    皇上要动如今的科举,其实就是削弱世家的手脚。
    明知道是这么回事,却无动于衷,肯定不行。
    就在皇上,首辅,以及朝中其他各党势力准备明争暗斗。
    利用这四个学生,整治国子监的时候。
    纪霆自己跳出来了。
    而且是用这种光明正大,堪称阳谋的方法解决问题。
    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纪霆这个十四岁的少年,是为了一时意气之争,还是想为朝廷解决麻烦。
    不管是哪一个,都让人觉得他的运气有点好。
    因为他所做的事,正中皇上跟首辅下怀。
    把各家子弟用这种方法逼着。
    位置自然而然空出来,可以留给皇上首辅他们的人。
    不然那份贫苦子
    弟的名单,怎么那么快递上去,那么快通过?
    等到年后,一群穷人就会来京城了。
    甚至还鼓励了更多穷人好好读书。
    各个家族想到这事,就是一肚子的气。
    如果纪霆不是故意的,他们气也没用。
    谁让这看起来,就是少年人之间的矛盾。
    “如果是故意的。”
    “他这份敏锐,有些过于可怕。”
    大家拿不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更不知道从哪对付他。
    谁让纪霆回京之后,都在做他自己的事,一点小动作也没有。
    人家做的,就是读书而已。
    而且现在动纪霆的话,颇有些扎眼。
    不管有心还是无意,他都把事情做的太漂亮了。
    皇上跟首辅虽然什么都没说,可心里指不定多高兴。
    “再等等。”
    “明年的国子监,只会更热闹。”
    “到时候有好戏上演。”
    人少的时候,还能听他纪霆的。
    人多了呢?
    那些贫家子弟最好糊弄,稍微给点甜头,就能直接反水。
    出乎不少人意料的。
    纪霆对朝中局势,并非一无所知。
    朝廷的动向其实并不难猜,只不过很多人身在其中,没发现变动。
    就拿去年宜孟县的齐家家主,被特意召到京城国子监。
    以及宜孟县知州跟学政特招天才学生。
    再有种种举措。
    其实都能看出皇上的想法。
    当然,这是纪霆自己认为。
    毕竟从那么多消息里,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不是谁都能做到。
    所以他行事看似张扬,实则有自己的计划。
    现在看来,暂时是成功了的。
    之前说顺势而为,借势而进。
    再有造势而起,乘势而上。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