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人生狂跑偏 第42节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4:04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为了图方便,柳乘荫让人将头发剪得比较短,留得最长的地方也只有两寸左右。
    这么短的头发根本弄不乱,哪怕被汗水打湿了,柳乘荫不断用衣服下摆在头顶上擦来擦去,发型也都总会在擦拭结束后,瞬间恢复原状。
    原以为,300根玉米,6个人分,平均每人只要掰50根,而且大家都是年轻人,应该难度不大。
    然而,柳乘荫错了。
    柳乘荫后来才知道,原来掰玉米根本不是体力好就行的,而是“指力活”、“皮力活”。
    没有经验的人,掰了几个后,哪怕戴了手套就会感觉掌心内的皮肤有些生疼。
    原因是,掰玉米是要靠“扭”的,通过旋转的力量,把玉米和杆子连接处扭断。
    非常省力。
    如果有人能靠硬拔把玉米从玉米杆子上把下来,那可以称赞一声“神力”。
    而做“扭”这个省力的动作时,人手心中的皮肤就会与玉米表面发生剧烈的摩擦!
    不过,这个普通人指的并非柳乘荫。
    柳乘荫之所以是“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他掰玉米是没有“普通人”的感觉……
    一开始,柳乘荫因为觉得自己可能会拖后腿,所以埋头苦干,不想差太远,结果却没想到自己却成了最大的功臣!
    因为【钢琴弹奏】和【古筝弹奏】所带来的强化效果,柳乘荫的身体在方面不好说,但双手臂的力量绝对可以撑得上“优秀”,手指上加厚过的皮肤也非常耐磨。
    这使得柳乘荫掰玉米的效率非常高。
    直播间的网友都以为柳乘荫是不是为了上节目刻意练过,又或者在家里干过。
    等感觉300根玉米的任务感觉差不多了,刘大华准备清点成绩时,他傻眼了。
    看着柳乘荫那堆明显比其他几堆在高度上高出一截,在占地面积上也大出一圈的玉米堆。
    都不用数,他就已经知道今天的第一名算是与他无缘了。
    至于玉米最少的,明显是沈倾那堆。
    不过,为了节目效果,还是走程序,清点了一遍。
    玉米总数超过了300,还多了三十多根。
    结果并没有变化,柳乘荫第一,沈倾凭本事输得了表演机会。
    三百多根玉米,近两百斤重的东西,靠着从邻居家借来的三轮车,过程还算顺利。
    回到蘑菇屋后,柳乘荫发现,雷老师还在做饭。
    准确的说,是还在做“三不沾”。
    为了让食物中的水分在被热量蒸发的同时,不至于焦糊,雷老师需要用木铲在锅里不停地搅拌那些粘稠的料,时不时还要加入食用油,一刻都不能歇。
    看下一下那个装材料的大盆,里面还剩一半呢。
    这活还有得干…看到柳乘荫这一群年轻人回来后,雷老师看到了新的倾诉对象,顿时喊起了累。
    可当彭一畅想去帮忙时,被雷老师却又拒绝了。
    一是担心彭一畅控制不了火候,失败了,弄坏了这一锅已经废了他不少力气的半成品。
    二是担心彭一畅误打误撞成功了…雷老师今天豁出命要给观众表现一番的技术活的,可如果彭一畅都成功了,那岂不是显得他的技术其实也就…那样?
    可是,让这些年轻人在那闲着看着他个“老人家”在这受苦受累,他念头不通达!
    想了想,雷老师说道:“你们…你们谁会乐器的,给我演奏个有干劲的曲子,给我点动力!”
    虽然说的是“你们”,但雷老师的眼睛却直勾勾地看向了柳乘荫。
    柳乘荫顿时明白,这是不露一手不行了啊。
    观众看到这里,也都纷纷打出各种表示“期待”的弹幕。
    就在柳乘荫准备“自告奋勇”的时候。
    这时…
    “雷老师,我弹琴给你听!”
    刘大华站了出来。
    “好人啊!”柳乘荫心里夸赞道。
    第51章 这吉他贵吗?
    刘大华的主动终究没能满足雷老师。
    在刘大华兴冲冲会房间拿来吉他,自弹自唱了二十多分钟后,雷老师以“你累了”为由,让他歇着去了。
    紧接着,雷老师又说了一句:“大华累了,还有谁会玩乐器啊?打个鼓也行啊。”
    跟先前一样,口中好像“不挑”,但眼睛却紧盯着柳乘荫。
    柳乘荫没办法,只能再次“自告奋勇”。
    在用一句“你累了”把刘大华封印住后,再也没有不识趣的人主动站出来给柳乘荫挡枪。
    刘大华也没多想,至少没看出他有什么想法,甚至还主动地要带柳乘荫去他房间挑乐器,憨憨人设立的稳稳的。
    柳乘荫没有去刘大华房间挑乐器,因为据柳乘荫所知,刘大华用的都是西洋乐器。
    而柳乘荫唯一会的西洋乐器就是钢琴,然而,钢琴这种东西不太可能出个门都随身携带,所以刘大华虽然会弹,但却没带。
    除了钢琴外,柳乘荫所会的乐器就只剩古筝了。
    好在,虽然刘大华的乐器里没有古筝,但却有可以当古筝用乐器…
    柳乘荫直接盯上了刘大华手中的吉他。
    吉他和古筝其实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
    它们都是弹拨类乐器,依靠左手压弦调节,右手拨弦发音。
    而且弹奏手法也都差不多,可以撩,也可以扫。
    要说不同之处……
    除了弹吉他不用戴拨片,古筝要戴外,就是因为受文化影响,华国古代的乐曲是以“五音”为基础的,这导致华国的传统乐器通常是按“五音”为基础设计的。
    当然并非说五音的结构弹不出七音,其实是可以的。
    只不过,虽然华国传统乐器也能弹奏七音,但那五音外另外两个音属于“变音”,需要用到特殊且相对困难的“变音”手法才能得到,技术不够的,连完整的七个音都弹不出来。
    西洋乐器不同,它们是直接按“七音”设计,所以七个音都能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奏出。
    比起“本音”就有七个音、易入门的西洋乐器,华国传统乐器的入门门槛实在太高了。
    而事物的普及难度往往又与入门难度成正比。
    学习的门槛,或许就是导致西洋乐器更受欢迎,而华国乐器日渐式微的一大原因。
    柳乘荫很好奇,既然古籍中有五音变七音的弹奏手法,那么便说明古人早就知道了七音的存在,那么为什么不直接把乐器设计成方便弹奏七音样式呢?
    柳乘荫猜想:这或许是因为在我国古代,乐器是礼器,是要用来祭祀祖先的缘故。
    就好像越复杂繁重就越有仪式感一样。
    或许在古人看来,乐器使用起来越困难,门槛越高,对乐师的要求就越高,这样才越能体现出祭祀者对祖先的敬重和诚心吧?
    另外,还有可能就是“五”这个数字在华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寓意的缘故吧?
    书归正传。
    因为吉他和古筝的弹奏手法差不多。
    就算柳乘荫没学过吉他。
    但他有着“业余高手级”的【乐理】知识,这些知识就包括了关于吉他的部分。
    凭借这些关于吉他的知识,柳乘荫只要稍加练习,完全能够独自完成吉他的入门。
    另外,柳乘荫连学习门槛更高的,七音需要通过复杂“变音”才能弹出来的古筝都能弹,那么他想要上手虽然依旧需要“变音”,但手法难度却几乎是有手就能弹出七个音的吉他,岂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事实也正是如此,柳乘荫在根据脑海中【乐理】所提供的吉他知识,结合源自古筝的压弦、拨弦方面的技巧,他大概试了一下,就基本把握住了吉他的弹奏技巧。
    第一次弹吉他,柳乘荫也不打算挑战什么高难度的曲子,直接从自己所掌握的曲子中选了首简单的。
    当然了,柳乘荫也是担心弄坏刘大华的吉他,要赔钱…
    柳乘荫通过【乐理】所赋予的乐器挑选知识,他可以清楚感受到手里这把吉他…绝对不比那把两万八的古筝便宜!
    然而,柳乘荫总共只会五首曲子…
    主要是这些日子太忙了,根本没时间去学那些是市面上现有的谱子。
    五首曲子中,最简单就是他今天第一次领悟的那首通过联想“滴水声”所得的曲子。
    这首曲子,柳乘荫给它取名为——
    《嘟噜噜噜噜哒》!
    乍一看,意味不明。
    所谓“嘟噜噜噜噜哒”,其实就是一般人印象里的滴水声——“滴答”的“分解”。
    所以,这个曲子比较正经的名字是《滴答》或《滴水声》。
    柳乘荫开始弹奏…
    滴沥沥
    滴沥沥
    搭沥滴滴
    哒沥滴啰勒
    滴沥沥
    滴沥沥
    搭沥滴滴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