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第238节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2:17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荀晔同款郑重,“我觉得,得把叔祖接回颍川拿主意。”
    什么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光听见这几个字他都头疼,这种事情得有文化的人来参谋,他可以做决定,过程就不用让他知道了。
    还有就是,奉孝叔既然被发配到京城那就得有身为发配人员的觉悟,从今天开始这间书房就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办公场所。
    郭嘉看看桌上那摞的老高的公文,感觉去西凉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听说凉州风景瑰丽,嘉心向往之。”
    “那就向往着吧,奉孝叔也就只能向往向往了。”荀晔小小的白了他一眼,“那边羌人部落众多,各部落之间的恩怨情仇也很精彩,我准备派裴大人过去让那边的恩怨情仇更加精彩。”
    某人头上还悬着英年早逝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放在眼皮子底下更安心。
    郭嘉挑了挑眉,“裴文行?他愿意?”
    荀晔扬起唇角,“以凉州刺史的身份。”
    郭嘉点点头,“那确实愿意。”
    行吧,要说的事情已经说完了,他先去休息,明天再继续商量改正朔、易服色等事。
    荀晔让人带他去客院,等人走远才长出一口气。
    再一转身,四个阿飘爹整整齐齐。
    猪猪陛下摩拳擦掌,“来吧崽,改正朔、易服色、正大号。”
    第177章 诏书发天下
    *
    刘彻对改正朔、易服色这种事情非常感兴趣, 他的皇位是从父祖手上传下来的,那时候大汉已经步入正轨根本没给他机会操心这个。
    现在多好,开国的流程全都能在他手上过一遍。
    李世民和赵匡胤已经找地方坐下, 他们原以为还要再等些日子才能到王朝更替,没想到好大儿的进度这么快。
    当然,汉室那位小皇帝也功不可没。
    所以崽的新朝要选哪个字当国号?
    两个人对视一眼, 眸中皆是凛然战意。
    “唐!”
    “宋!”
    秦汉都不能用, 能竞争的只有他们俩。
    哈哈哈哈哈哈哈。
    嬴政懒得搭理他们, 把人喊过来就什么都不管了。
    荀晔看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阿飘陛下们, 勤勤恳恳的把没处理完的公务挪到始皇陛下跟前。
    各忙各的, 互不干扰。
    他就在知道始皇陛下最心疼他呜呜呜呜呜。
    嬴政:……
    “夏天炎热搞大场面太折腾人, 禅位大典也需要准备,没有意外的话我爹他们商量出来的良辰吉日应该在秋收之后。”荀晔照例一心二用,“也就是说,至少还有两个月的空闲时间, 我们努努力应该能在禅位大典之前搞定益州。”
    他已经和裴潜说好益州事毕便让他以凉州刺史的身份出镇西凉,在益州的事情上裴大人比他着急。
    不怕底下人想往上爬, 就怕他们无欲无求, 有目标才有干劲儿,有目标才能跟他一样从早到晚的当牛做马。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开卷!
    反正就是,眼下不需要让益州多老实, 只在明面上降服即可, 镇压豪强安抚百姓那都是之后的事情, 没有谁能在拿下地盘后立刻就把所有事情都安排的妥妥当当。
    “禅位那么大的事情也不能一直分隔两地的商量,等我爹他们商量的差不多了肯定会到京城做最后的准备。”
    新莽末年赤眉军起义导致关中地区经济凋敝, 相比之下洛阳富庶且交通便利所以光武帝定都洛阳。
    他们这儿的司隶一带也曾被战乱波及过,但是受到的损害远不如中原,而且洛阳为国都已经深入人心,城池建设的基础也都在,没必要把国都也一起换了。
    所以,他的意思是,现在不用忙,可以等过些天颍川那边商量好之后再做决定。
    不过来都来了也别闲着,几位陛下可以和始皇陛下一起再体验体验生前执掌大权的美好,整个书房的公务都能给他们当道具。
    别害羞,也别忽悠他说魂体碰不到实物,他已经不是那个对系统和阿飘陛下们一无所知的荀牛牛,那种低级骗术已经骗不住他了。
    荀晔明晃晃的撺掇阿飘陛下们和他一起干活,他们要向勤劳的始皇陛下看齐,不能只顾着玩儿。
    刘彻李世民赵匡胤停下来看他一眼,然后跟什么都没听见一样继续该琢磨琢磨该吵架吵架。
    非但其他三位不肯帮忙,连本来在帮忙的始皇陛下也飘没影儿了。
    荀晔:……
    “偷鸡不成蚀把米~”
    “弄巧成拙咯~”
    猪猪陛下飘过来,猪猪陛下飘过去。
    猪猪陛下毫不留情的嘲讽完,然后拉着旁边两位一起讨论新朝正朔需不需要改。
    正谓年始,朔谓月初,所谓正朔,原意便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每年的第一天。
    ——天子颁朔于诸侯,诸侯藏之于祖庙,至朔朝于庙,告而受行之。【1】
    按照周礼,天子每年秋冬之际都要把第二年的朔政颁发给诸侯,告诉他们哪一天是初一,这叫“告朔”。诸侯收到天子的告朔后要在每月的朔日杀牲羊祭告于祖庙请朔而颁行,如此让百姓明历法以利农耕。
    天下有道,则不失纪序;无道,则正朔不行于诸侯。颁告朔之礼对天子而言非常重要,这是王朝更替的象征。
    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改朝换代自然也要变更历法。
    所谓“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说的就是王朝初建时新历法的颁布与推行。【2】
    这里是大汉,儒家思想根植于天下人的心中,所以得按照董仲舒那套“三统三正”的说法来。
    在场还有比他更了解董仲舒那套说法的吗?没有。
    所以这事儿还得他来拿主意。
    猪猪陛下扬起下巴,能坐在这里他的高傲已经尽数体现。
    李世民拍拍脑袋,“始皇去哪儿来着?老赵,咱去问问始皇是什么意见。”
    赵匡胤起身,“我刚看了一眼,始皇陛下在房顶吹风。”
    刘彻:???
    这么不给面子的吗?
    “偷鸡不成蚀把米~”
    “弄巧成拙咯~”
    牛牛陛下飘过来,牛牛陛下飘过去。
    刘彻:……
    臭小子是一点亏都不吃啊。
    没关系,其他几个不听就算了,正主在这儿就行。
    猪猪陛下按住想要逃跑的臭小子,“儿子,跪下,父皇给你讲讲改正朔易服色需要注意什么。”
    荀晔:qaq~
    再说一遍,你们闲着没事儿不要沉迷电视剧啊!
    混乱之后,屋里只剩下荀晔和刘彻两个。
    猪猪陛下摇头晃脑的给没文化的儿子解释董仲舒的三统三正到底是什么意思,得亏这次有他,换成别人肯定没他解释的清楚。
    所谓三统,便是夏黑统、商白统、周赤统循环更替,所谓三正,便是夏商周三代分别采用寅月、丑月、子月为岁首的历法改制。
    ——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3】
    颁告朔的实质就是辞旧迎新,通过重新确定正月的位置配合服色变更来完成天命的转移,让天下百姓都知道换了个天。
    旧王朝带给他们的磨难都过去了,新王朝会带领他们走向辉煌。
    荀晔听的满眼蚊香圈,“爹,您当时颁布的太初历采用‘夏正’建寅制度,按照这个循环,我接下来就得用商朝的?”
    历法这个他懂,后世的农历就是以十一月为正以夜半为朔为起点,和周朝一样。
    但是他有个问题,既然都循环了为什么不能按照十二来循环?
    有文化但不多的荀小将军试图用他的逻辑来解释,“爹您看,周夜半,殷鸡鸣,夏平旦,平旦后面是日出啊,破晓、旭日、万物苏醒,这不比循环更适合当做新生吗?”
    一天有十二个时辰,除了子丑寅卯外还有另一个按照太阳出没规律来命名的天色纪时法,分别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一个词也代表一个时辰。
    同样都是时辰,为什么只用前三个?第四招谁惹谁了?
    什么三统三正?十二统十二正不行吗?
    “行啊,当然行,你是皇帝你说了算,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刘彻摊手,“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先做决定再出解释,儒生的笔杆子有多厉害你也清楚,不管你怎么选他们都能给出最能唬人的解释。”
    天底下又不只三统三正一个说法,还有什么五德终始说、中土五行说等各种各样的说法,只要有心总能找到合适的那一个。
    董仲舒的三统三正说也不是一点漏洞都没有,他们大汉是三统三正和五德终始相结合,走的是“周——春秋——汉”的德运传承,太初历采用夏正建寅既能否定秦代又能承接周统,由此完成汉承周统的合理合法继承。
    但是真要辩论起来,他们大汉就是既要承认秦朝又要否定秦朝,历法按照董氏学说其他的和董氏完全不同。
    而且他们大汉的开国皇帝没那么高的文化水平,随他起事的众臣也没好哪儿去,开国时关于这些东西就摇摆不定。
    芒砀山的时候说赤帝子斩白帝子,当时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旗帜用的是红色,倾向于火德。到后来高祖建国天下初定,高祖又说“北畤待我而起”,他认为大汉起于北方,不承认秦朝的合法性,于是和秦朝一样奉水德尚黑色。
    朝中大臣不认为汉是水德,但是架不住高祖皇帝这么认为,于是大汉只能是水德。
    之后很多年朝中一直在建议大汉改成土德,汉不属水,相反,他们应该克秦的水德,土克水,大汉应是土德。
    念叨了几十年,念叨到他在位的时候终于成功了。
    当时要颁布太初历来替换之前使用的颛顼历,换历法的同时认定土德,正式将这个德运的传承给确定了下来。
    等到两汉更替,刘向刘歆父子说王朝更替不应该遵循五行相克,应该是五行相生。
    王朝更替已经很血腥了,写到书上不能那么直白,相克多难听啊,他们得温柔点儿和谐点儿,旧朝不是被克死的,而是气数已尽自然消亡,新朝是顺天而生依旧是正统。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