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1:44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gl百合] 《十里人家作者:声四起【完结】
    文案:
    十里村是个好地方,东边鸡生凤,南边马变牛,腊月裹皮裘,瓦垄宜栽树,阳沟好驾舟。
    碗碗大肉馒头,家家冬瓜大如斗,旧茶泼新酒。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
    闲来无事醉一宵,一家出对鸡,一家出个鹅,快活快活。
    当然——这是二十年后。
    白潋长在十里村。无父无母,吃百家饭长大,每天有两件大事要做:种田种田还是种田,攒钱攒钱还是攒钱。
    隔壁家大婶子不忍见到好好的俊俏小姑娘不会过日子还没人疼爱,打着主意要给她介绍介绍。
    大婶子热心肠,问白潋喜欢什么样的,她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白潋毫不犹豫:“花得少力气大。”
    “没了?”
    “没了。”
    “你买头牛得了!”
    *
    十里村新来了个漂亮女夫子,人人尊敬,白潋也不例外,因她只认得田里的作物,大字不识一个。
    伏棂在外人面前知书达礼,雍容大雅,唯独对白潋不同,她惯爱勾她。
    勾着逗着什么都变了。
    村里人发觉白潋变得有点不一样,众人聚首热烈讨论:
    “白潋今天赶集去买了大包子,寻常她可只买窝窝头。 ”
    “白潋前天扯了新布呢。”
    “她还去了首饰铺子。”
    后来他们发现,大包子是带回去给伏棂吃的,新衣是给伏棂裁的,首饰也是给伏棂戴的。
    还全都是白潋自愿的。
    *
    伏棂即使不施粉黛,一颦一笑也能摄走白潋的心魄。
    萝卜、甘蔗、水稻、冬瓜、白菜……白潋种啊种,谷仓堆得满满当当,赚得盆满钵满。
    终于有一天,她拉着伏棂来到自家谷仓前,又捧来一叠厚厚的银票,“这些都给你。”
    什么都给伏棂,她也是伏棂的。
    内容标签: 布衣生活田园 种田文 市井生活 成长
    主角视角:白潋 伏棂
    一句话简介:自成一片桃源
    立意:日行不怠,天道酬勤
    --------------
    第1章十里村?
    伴着一缕日光的浮现,一声气昂昂的鸡叫在十里村里响起。
    村南的一处小屋里,一个睡眼惺忪的少女小心翼翼地推开木门,拿起门边放着的锄头扛在肩头就要往地里去。
    出了泥堆砌而成的小院子,还没走出三步,隔壁的婶子听见动静叫住了她,“白潋,给你个饼子,边走边吃。”
    名叫白潋的少女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今天她今年十七了,从五岁她父母离世开始,到现在她都吃了大家多少个饼子了。
    由于父母早早病死,在村里又没有其他亲戚,白潋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主要养白潋长大的一共有三户人家,分别是村长家、王婶家、张铁他奶家,有些别的人家有余粮时也会接济,因此白潋才能长到这么大。
    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多了一张嘴的事。孩子嘛,吃着吃着就长大了。
    大家都算不上富裕,白潋已经很感激了。
    为了不荒掉白潋家的地,这几家人搭手,又把她家的地给耕了,每季收的粮食蔬菜卖了换钱,大头给了白潋,一小部分充了公。
    “不用了,婶儿。”听到她这么说,王婶瞬间拉下脸,一改和煦的往态,音量都大了起来,“吃,不吃也得吃。”
    这死心眼的孩子,自从她不收白潋的饭钱,白潋都躲了她半个月了。
    还好今天她天没亮就起了,把人抓了个正着。
    白潋差点要跳起来,照这个音量,马上就会传到其他人家去了。
    下一瞬,她手上就被塞了一个饼。
    白潋感动地道了声谢,“婶,明儿我会烙饼明儿个吃,你就不用给我准备了,谢谢婶子。”
    白潋心里有些尴尬,她之前还说会自己准备干粮,没想到昨天太累了没做,今天就被抓到了。
    王婶子挥挥手示意她不要这么多话,忽然想起什么,旋即拉白潋到一边,“小潋,你中什么样的?”
    “啊?”白潋下意识的想跑开,她一点也不想成亲呢,王婶儿今天是怎么了。
    王婶她汉子在镇上的猪肉铺子干活帮衬挣点工钱,家里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大些,女儿小点。但女儿王丫也大了白潋半年,到了要成亲的年纪了,正好最近可以帮白潋看看也没有合适的。
    王婶用力一扯,白潋像小鸡崽似的被她逮住了,“我给你留意留意。”
    这孩子,虽然比王丫小点,但也可以成亲了。若是家里有了人帮衬帮衬,日子也不会过得太苦。
    白潋见她认真,只好硬着头皮应付道,“我要吃得少,干得多的。”
    这只想找劳力呢?王婶儿眼前一黑,这娃娃究竟有没有把她的终身大事放在心上。
    “没了?”
    “没了。”
    王婶儿孔武有力的食指戳白潋,“你买头牛得了!”
    白潋听了,眼睛一亮,“婶儿!你咋知道的?我真想买!”
    “好啦好啦,你个娃娃看样子还没长大。”王婶儿嘀咕两声,走了。
    王婶本想问问白潋觉得自家小子王柱子怎样,随即她又轻轻叹气,若是两人之间有什么,她早就看出来了。
    走在路上,白潋把饼掰成两半,她心里都明白王婶的好意。
    可成亲这事儿,是她要嫁去别人家,她还想多守几年呢,而且她实在对男的不感兴趣,再说了,她靠自己也会活得很好。
    一边吃着饼,一边想着过去的十几年,白潋热泪盈眶。
    幸好自己是在十里村里长大。村里人都对她多有照顾,但是自己现在已经到了自力更生的年纪,已经不像以前一样毫无顾忌地接受他们的好意了。
    说起十里村,这个小村子所在的州在整个国家的东部,有一条大河经过。
    十里村和那条大河挨得并不太近,不过附近有个县,县里又好几个镇子,这样一来,集市也多了。
    十里村离他们不远不近,也算是沾了光,这几年村里人的生活比起几十年前,也好上不少。
    以前,每个月每家几乎都不怎么能吃上肉,现在嘛,大部分的每个月至少能吃上一两顿了。
    十里村南边还有一片山,白潋听村里出过远门的读书人说——像波浪一样。
    山浪绵绵的,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会结出好果子。
    因此这小村子勉强能称作依山傍水,风水好,也算得上民风淳朴了。但也不敢说全部,只能说是大部分人。
    十四岁的时候,白潋从村长手里拿到了自家的地契。手里有了地,再勤快些,换的银钱也就多了些。
    自己住的是间茅草屋,也是爹娘留下的。虽说是茅草屋,但当年爹娘请人建的时候,肯定花了不少功夫,坚固得很呢。
    边走边想,她天生腿长手长,没一会儿就到了她家的一亩地旁。
    她刚接手自家的地没两年,凭着自己的双手和老人的传授,慢慢积累了种地的经验。
    现在到了春天,白茫茫的雪都已消融,化成水钻进了地里。
    她得赶紧趁这个机会种点东西,等收获了就能拿到集市上卖了。
    她越想越美,脸上呵呵笑得很是高兴。这三年她自己攒了有二两多的银子,都是她省吃俭用,抠抠搜搜给省下来的。
    再加上前几年三家人卖了白家地里的粮食换的钱,现在全身上下一共有五两三百文钱。
    不过这段时间菜价、布价、油价肉价都涨了,单是每人每年吃喝拉撒穿的开销,再怎么节省,也得花上差不多二两。
    若想建一座普通的砖房,起码得准备六十两银子往上,按照她现在这个攒钱的速度,还得再过二十年左右才行。
    想到这里,白潋的脸色一肃,浑身上下都郑重了起来。
    不行,她得赶紧干活了。
    白潋锄地。太阳越来越大,天气也越来越热。
    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到下巴,再啪嗒啪嗒的掉进地里。
    要想干活轻松点,要买头牛才行。白潋忍不住盘算,可一头牛卖五贯钱,照现在的身家来看,要买牛还得到明年,但她也舍不得手里的钱。
    她一个姑娘,身体倍儿棒,身高和旁边的张铁都不相上下了,白潋催眠自己——一天不干活就难受!
    没多久,越来越多的人到了地里,有男有女。大部分女人是来给家里的男人送饭的。
    “哎喂!”一个老婆婆大声叫起来,近六十岁的人叫出了三十岁的音量,“你们两个快过来!”
    “小潋。这是你的。”等白潋两人到了,佝着腰的老太太把饭菜也放好了。
    白潋左边的地是村里汉子张刀家的,今天只有他儿子张铁来翻土,平时张铁他奶或者他娘会来送饭,白潋和人家商量了,说给她家饭钱,顺道的把白潋的也送一份。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