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8 00:50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孙涛瞪了我一眼,伸手将那只鸡腿夹到自己碗里,“你属实偏心眼了,现在大叔可比小鲜肉吃香,顺便把我那份也报销了。”
    说完他一口咬在鸡腿上,油渍滴到碗里,“林冰你今年也有27了吧,这么努力工作,不准备结婚?”
    第25章 25
    他眼睛没看我,直勾勾地看着那块肉,我知道孙涛他又开始了无聊的八卦。
    “没打算。”
    “姐,你之前谈过的男朋友都什么样?”小刘也来了兴致,放下筷子端坐着看我。
    “没谈过。”我摊手。
    “你不会是在逗我吧!”小刘眼睛瞪得老大,脸上没了疲惫,只剩下好奇。
    ….
    我用筷子戳着碗里的米饭,反问一句:“怎么?母胎solo不配和你做搭档?”
    小刘赶紧摇头,“林姐你温柔漂亮,当年在警校怎么也属于校花级别了,会一直单身到现在?”
    我和小刘大学都是在首都警校毕业的。
    我读医学院,精神医学,毕业后校方送我出国深造了犯罪心理,后分配到特训营实训。
    原来我的目标可是进特种部队的,但因为我射击成绩太差,被淘汰了。
    我去深造那年,小刘刚刚考进大一。
    也许是警校生被送出国深造的机会屈指可数,我又是个女的,长得好看。所以多年一直被教授们当成宣传的物料,出现在各大学校海报里。
    小刘第一天到局里报道碰到我,激动地非要跟我自拍,说什么终于见到宣传报上的美女学姐,一定要发去大学群里炫耀一番。
    “好看又不能当饭吃。”孙涛咬着筷子,“她现在可是在刑警队一线工作,又不是公安户籍科,哪个男人愿意被老婆天天当犯人审的。”
    我撇头看向孙涛,“你是不是对我单身有意见?”
    我没有生气,只是有些无奈孙涛的直男式发言。
    “你侧写这么厉害,当老公稍微犯点错误,立马就能被抓到。”孙涛捏着两个手指,衡量着他口中稍微一词。
    “我可以不找老公。”
    “找我!我不婚主义”小刘在我对面举手,“我们可以只谈办公室恋情。”
    我看着两个男人一唱一和,心里莫名窝火。
    “我可以不找男的,我可以找女的。”扔下筷子,给老板付了自己的饭钱,转头走了。
    小刘和孙涛过了几分钟从后面追上我,
    “开个玩笑。”孙涛挠头,“别生气。”
    “我可以为了林姐变成女的。”小刘举手示意。
    “无聊。”我加快脚上的步伐,希望快点逃离直男世界。
    走到警局门口,大老远就看到陈墨的背影。
    她一个人在垃圾桶旁边,安静地站着,头顶时不时冒出几缕白烟。
    陈墨抽烟?
    我震惊地看着她的背影,努力回想同居这段时日里未曾发现她有抽烟的行为。
    她抽烟速度很快,抽一口弹两下烟灰,一会功夫半根没了。
    可能她对烟的需求不在于味道,而在于提神的作用。
    烟抽到烟尾,她按在铁皮,把火星熄灭随后扔进垃圾桶里。
    一转头,和我们仨打了个照面。
    她被我们撞见抽烟,也没有要掩饰的意思,目光仍然是冷冷的,“马上侧写吧。”
    走进办公室,fi已经将《目光是你》内容整理好打印出来。
    他贴心地打了六份。
    “书里母亲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拜金女形象。”孙涛皱眉。
    “主人公从小居住在一个破楼的地下室,这里描写的很细致。”王安翻页到第二章,指着第一排字:“我们的主人公被母亲关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门被人用铁链拴住,里外都打不开,当他饿的快要前胸贴肚皮的时候,一个警察出现救了主人公。”
    “后来他和这个女警察恋爱了?”我挑眉往后翻了几页,想寻找故事结局。
    “这个女警察未婚先育了,也当了一个母亲。”小刘翻到第十章。
    “太狗血了吧。”孙涛忍不住插了一句。
    陈墨一直没说话,翻页速度很快,“孙涛,喊人来侧写。”
    孙涛领命出门召集警员,十分钟后办公室围满了负责此案件的警员。
    我推来一张新的白板,等陈墨先开口。
    “凶手本地人,性别未知,年纪在25-30岁之间,身高在175左右,有一辆两厢车。”
    我也开口,“有严重精神疾病,最近三月内受过严重创伤刺激。”
    话还没讲完,一个警察举手提问,“什么叫严重创伤刺激。”
    “亲人离世,离异,目睹过死亡。”
    警察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几句。
    “凶手有良好的伪装条件,职业收入为中产阶级,身体长年有疾病或者他有良好的医学常识,有足够的居住环境囚.禁受害人。”
    站在门口的警察又开口提问:“职业收入这条是不是侦查范围太广了。”
    “目前我们没有其他线索可以确定凶手人格性格,窒息伤判定太局限,但我们可以肯定他的工作是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收入较高,智商较高。”我在旁为陈墨补充。
    “医院工作者,老师,媒体工作者最为相关。”陈墨指着白板,“他有较高的自我追求,做事很认真,条理清晰,喜欢做助人为乐的工作。”
    轮廓侧写能将凶手规避到一个合理范围。
    “凶手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有可能是人格分裂或者精神变态,三个月之内购买过精神类药物,比如安定剂,安眠药,你们将搜索锁定在受害人居住地范围内五公里之内。”陈墨最终给了一个范围。
    “精神变态这善于支配询问,反问脱离询查。如果遇到难缠或格外异样的人,请及时上报。人格分裂的回答会对同样一个问题,反复确认,仔细辨别。”作为副队长,我的能力也不能落后。
    “其他的具体侧写,明天再继续吧。”陈墨摆手。
    警员们一哄而撒,办公室只剩下我们六个人。
    “下午去和这本书作者沟通一下。”陈墨举起《目光是你》,对着奄奄一息的我们说道。
    王安在睡意中举了个大拇指,我趁着空档开始补觉。
    下午有事又是一场硬战,我得补充一下体力。
    没有新的受害者出现这是个好事,但同时也意味着我们目前的能确定的线索只有两个。
    第一:凶手是娃娃爱好者。
    第二:凶手曾在签售会中见过两名受害人。
    虽然侧写有很多条,但侧写终归是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很容易出现偏差。
    我们若是要减少误差,必须要追溯源头。
    新书签售会,对我们案子目前来说,就是一个源头,陈墨希望从中再找出一切确定性因素,来捕捉到更多凶手信息。
    下午三点,我们到达作者所在出版社。
    出版社编辑友好地接待了我们。
    他不知道我们是为什么事情而来的,但这几天凶杀案在市里传的沸沸扬扬,如今一大批刑警突然到访,也知道没什么好事。
    陈墨和孙涛去见作者,我和小刘去的见作者的编辑。
    王安和fi则是四周观察,机动待命。
    《目光是你》作者叶三江,这是她的笔名。
    原名烨桦,28岁,大专毕业。
    光是看背景资料,她的名字我差点没认出来。一个火字旁,一个木字旁。
    名字好听,所以我能一下记住。
    她是个新晋作者,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书。
    之前烨桦一直在网络上写书,写了几本网络小说火了之后,出版社便立马发来邀约请她出书。
    冷门的文艺小说卖了几万册,这个成绩在业内还算不错,我也不清楚具体数据,编辑说什么我就听什么。
    “读者受众您能跟我说说吗?”我坐在沙发上看着编辑,礼貌问道。
    “她原来就是写言情的,文笔不错,但言情市场竞争压力太大了,所以我们给了她提供一些方向。”编辑从抽屉里掏出一摞资料,都是出版之前的策划提案。
    我接过资料,翻了几页。
    内容大致都是出版社给作者的写作建议。
    题材受众年龄较小,市场推官渠道狭隘,建议更换。
    改掉网络小说文风,走出版文风。
    “她文风改变的很大吗?”我突然注意到这行字。
    “我们和她磨合期很久,两年之前定下了合作,这本书最开始写了多很个版本,都被我们编辑部给退了,去年一月份她说她要出去住一段时间,采风。”
    编辑想了会,“就是采风回来之后,文风就改了。你若说改变也不太多,文笔还是和原来一样细腻,但题材变了,语言叙述方式变了,更成熟了。”
    “现在网上不都炒原生家庭的话题嘛,她就是描写了年轻人在当今社会中,原声家庭和自我找寻之间的探索,从一个母亲的角度去写,还蛮妙的。”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