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06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7 10:45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罗氏曾说,在她有生之年,能看见左家出个举人,她到了地下,可要在左家的祖宗们面前显摆了。
    被祖母寄以厚望,肥仔表示会全力以赴。
    这会儿看见亲娘的目光扫视过来,他挺着小胸脯,一动不动。
    父子三人中的显眼包,就是被亲爹抱在怀里的一颗“海藻头”。
    “海藻头”的主人,被裹在一件粉色的锦被披风里。
    手脚被塞在了披风中,不停的涌咕。
    赶时间。
    小丫头们都还没来得及给她梳几个小辫子,就这么顶着一头蓬松、浓密的卷卷毛发出来了。
    圆圆小朋友这会儿的心情很不好,正瘪着小嘴,红着眼,眼里含着要落不落的泪。
    她那精致得如洋娃娃一般的面容,配上这泫然欲泣的小表情,真真儿是能心疼死个人。
    快满三岁的她,前些天就听到祖母叨叨过,娘亲这回出门要好久才能归家。
    这怎么能行?
    孩子要撵路!
    小家伙用了好大的毅力,好不容易才比平时早起了半个时辰。
    被嬷嬷刚抱出去就逮着了,她那两个要出门给娘送行的爹和哥哥。
    哪里肯呆在家里。
    在家闹腾了好一会儿,才被允许来送行。
    于是就有了刚才这一出。
    看闺女向她伸手,一个劲儿要朝她扑过来,甘明兰差点就在两万将士们面前破功了。
    真是不敢给小家伙一点点回应!
    强忍着不舍,她深深的看了父子三人一眼,给了孩子爹一个手势。
    左文康紧紧的搂住怀里想要蹦跶奔向媳妇儿的闺女,背过身去。
    看不见娘。
    圆圆被她爹这么一安排,顿时怒上心头。
    举着肉肉的拳头,捶在她爹不算宽广的胸膛上。
    边捶边喊:“爹爹,坏爹爹!你快放我下来,我要和娘一起骑马!”
    好家伙!
    两个小铁拳,差点没把亲爹给送走。
    就在左文康快控制不住大力闺女的小铁拳时,大部队出发了。
    “哒哒哒......”
    “哒哒哒......”
    战马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在城外官道上掀起了阵阵尘土。
    很快,就把孩童的哭嚎声扬在了身后......
    急行军,急行军。
    马不歇,人不停!
    第411章 无人能解
    夏历十一月中旬,夷陵州。
    鹰嘴崖下的丛林里,有密集的枪声传来。
    惊得附近的鸟兽,簌簌作响。
    苗王带出来的数万山民,在半个月前被朝廷大军,从湖广布政司逼退到了黔东南的东北边境。
    山民们手上带毒的弓弩,遇到火铳这样的兵器,丝毫没有胜算。
    加之震天雷的威力,近十万人已经被杀得十不存一。
    一退,再退。
    从州府退到了县镇,就在今日被逼得退到了山林里。
    战势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发生了骤变。
    那些个苗疆山民们,一进山林就如同鱼儿入了海洋。
    无往不利的火铳,现在除了听个响,基本放的都是空枪。
    两个时辰后,山林里再也找不见苗人山民的踪迹。
    几个将军,正看着舆图与赵牧云商议:
    “陛下,接下来该怎么打?鹰嘴崖就是苗岭山脉的最东端,过了这个山头,接下来就是五百多里的高山山岭。苗王和他的山民们就生活在苗岭。”
    在这样的山岭里行军,风险很大。
    但一想到沿路看见被这些苗人霍霍过的汉人百姓,赵牧云就迫不及待想要将其势力彻底铲除。
    苗王不除,中原难安。
    他指着舆图上的河流:
    “苗人可以躲在深山老林里十天半个月,但他们的苗寨却搬不走。只要沿着河流往上游去,不怕找不到他们的老巢!让几个向导带着斥候们去前面探一探路......”
    之后,数万大军就在鹰嘴崖下扎起了营地。
    一直都在赶路和打仗,众人已经连续吃了一个多月的干粮,只想在进大山岭之前吃上一顿热乎的。
    这个地方,有山林,有河流。
    野味不少!
    狩猎的活计,各大营都抢着干。
    同行的军医们,一再叮嘱所有人:
    “水,一定要煮过再饮用,野味打回来后要给咱们检查过再吃。”
    其实在这个季节来黔东南,远比在其它季节都要好。
    毒物大多在冬眠。
    危险降低了一大半。
    就在斥候们前去探查敌情的三天时间里,数万人几乎翻遍了鹰嘴崖下的每一寸土地。
    鱼和野鸡抓得最多。
    一块炖煮出来,鱼汤鲜美异常。
    唯一的缺点是,冬天的山岭里找不到可食用的野菜。
    没有野菜,也不打紧。
    军医们当天就在灌木丛中,发现了一种可以食用的好东西——野生刺梨。
    刺梨,又称金樱子、糖罐子、刺榆子等。
    是一种黔东南最为常见的野果子。
    它们在夏季开花,深秋时节成熟。
    无人菜摘的话,到了冬季,刺梨的外壳就从金黄色的转为橘红,红得特别显眼,糖化度也达到了最佳。
    去除果皮外面的尖刺、果实里面的绒毛和籽,即可品尝到刺梨的美味。
    冬季刺梨特别甜,又被山民们叫做糖罐子。
    刺梨不仅可以生吃,还是一味难得的中药。
    有固精缩尿、固崩止带、涩肠止泻等药效。
    西北边塞哪有刺梨?
    要不是还要与苗王打仗,军医们都恨不得把漫山遍野的刺梨全给摘下来带回商都去。
    眼下,只能看着这味好药,被当成了饭后果子来解腻......
    三日后。
    几个向导带着斥候们陆续归来。
    甘明福亲自带队的这一队斥候,还在回来的路上抓到了一个苗人山民。
    “陛下,已经探明了附近二百里内,有十几个聚居苗寨,每个寨子里的山民
    不少于一千人!抓到的这个山民,他一直藏在附近的最高的那棵树上,这些天都滞留于此。”
    苗人?
    滞溜在附近!
    藏在树上想干啥?
    一个被捆成了粽子的中年男人,被甘明福直接扔在了地上。
    他长得平平无奇,很瘦很瘦。
    皮包骨的脸上,肤色很吓人。
    如果非要用颜色来形容,非白、非黑、也非黄,而是青瓷中常见的豆绿色。
    青得很正!
    在官兵们肤色的衬托下,他的存在尤显突兀。
    再加上他从头到脚的黑袍,每一个毛孔都在宣告,他就不是个普通人。
    见到所有汉人看他的目光不善。
    他邪魅一笑,龇牙问:“糖罐子甜吧?”
    啥意思?
    无人理解。
    中年苗人笑得越发的诡异:“不急不急,至少要吃上十颗,才能起效!”
    吃过十颗刺梨的官兵们,慌得一批。
    为什么是刺梨?
    又为什么是十颗!
    军医不是亲自检查过,能吃的么?
    有一个,刚吃完第十颗刺梨的肖姓千夫长,直接掏出火铳对准这个苗人的脑袋,牙咬切齿的问:
    “你好好的说,吃了刺梨能起什么效?”
    “哈哈哈,年轻人,你且再等等就知道了......”
    并没有让人等太久。
    当天傍晚,肖千夫长就感觉到脑子里似有千万只虫想从头皮里往外钻。
    奇痒无比。
    痒得他,生生的拔掉了一大把头发。
    “啊,军医,军医,快来看看老肖......”
    地上捆成粽子的苗人,似乎很得意自己的作品。
    仰躺着,看中蛊人指甲在头皮上挠出血来。
    十几个军医面面相觑。
    这是第一次,见到活生生中蛊的人,和他们以为的有些不一样。
    但这真的不怪不得他们。
    那一大堆新鲜摘回来的刺梨,十几个人掰开来反复检查过,一直都没有发现异样。
    虫子或虫卵是没有的。
    凭着他们行医几十年的经验,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如今有人因为吃了十颗刺梨中了蛊毒,他们茫然了。
    众军医:他们防过水,防过野物,不防栽在了这些不起眼的刺梨上。
    “桀桀桀,是癫蛊,这可是我耗费了数十年心血才研制出来的蛊毒,天下无人能解!”
    苗人蛊师的尖笑声,刺破众人的耳膜。
    无人能解?
    把个乾武帝气得,恨不得把他大卸十八块。
    但,还不能让他死!
    却原来。
    在苗疆,也不是人人都能养蛊的。
    蛊医不分家。
    会制作蛊毒的人,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大夫。
    大山岭里,靠着口口相传要培育一名大夫何其艰难?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