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章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7 07:37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原本家里还可以再有一个哥哥的,就是三哥姜丰泽。
    只是两年前,因为霉运的缘故,姜丰泽碰巧赶上官兵抓壮丁,就那么不明不白地被抓走了。
    那日,姜老太太也不知道抽的什么风,非要姜丰泽进城,替姜大河抓几服跌打药回来。
    姜丰泽虽不想去。
    但又担心姜老太会去为难冯氏,便想着不过是跑趟腿罢了,也就进了趟城。
    谁知就这么一去,姜丰泽便再也未能回来。
    等冯氏得知消息去找人时,只被告知这次掳走的壮丁已被运离云城,多半是送去修城池做苦力。
    当天晚上,冯氏哭了整整一夜。
    眼睛都哭肿成了核桃。
    从那以后,老三姜丰泽就再没有音讯,只是偶尔有消息传来,说是那批做苦力的,大多都累死在他乡了……
    姜丰泽生得好,可谓是气宇轩昂,家里除了丰景的容貌能跟他一比,其他兄弟都差一大截。
    想着这般出挑的哥哥竟遭此大祸,小糯宝哪能不急,她赶紧闭目观想,想要看看三哥的运势。
    才片刻后,小糯宝便猛的睁开眼睛,露出亮晶晶的眸光。
    “凉,三锅锅,还活着!”
    什么?
    冯氏顿时睁大了眼。
    “闺女……你三哥真的还在人世?”
    小糯宝的眼睛又亮了一瞬。
    “往南走。”
    “就能得到三锅的消息!”
    一听这话,姜丰年险些站不稳,激动地死死抓住门框。
    啥?
    当真能有丰泽的音讯?!
    冯氏更是胸口砰砰狂跳,她光着脚就跳下了地,急地就往门外跑。
    “老大,往南正好是去云城的方向,快套驴车去!”
    姜丰年抓起地上的布鞋,跟在后面嗷嗷追:“娘,鞋,先给鞋穿上!”
    驴车一路嘎吱嘎吱,在土路上跑得飞快。
    在一番尘土飞扬后,没过多久,冯氏母子终于进了城里。
    云城街上铺面林立,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姜丰年这会儿才缓过劲来,他摸摸头:“娘,妹妹只让咱往南,可没说让咱去哪儿找三弟啊。”
    冯氏心里只信闺女,神色坚定道:“你妹妹既这么说了,那就只管听她的,往前走就是了,别问那么多。”
    他俩把驴车停在一街角处,继续走了一段,正要拐弯,这时,却突然听到身后有人嘟囔了声,“这信是大柳村的”。
    冯氏下意识回头,就见旁边正好是处官驿。
    官驿的门口坐着两个驿差,石阶上还放着几捆书信,二人正低头理着,边理边嘟囔。
    那书信有的都已经泛黄卷边,可见是有些日子了。
    不知为何,冯氏心头忽的漏跳一拍,她不自主地走上前,向那驿差打听。
    “听您方才提及了大柳村,可是有大柳村的信?”
    驿差们头也没抬:“有啊,还好几封呢,反正我们又不送,理出来也不过是扔了而已。”
    冯氏不由皱皱眉。
    不过倒也对这些驿差的作风有所耳闻。
    官驿本是官员往来歇脚、递送军中书信的所在,可是这两年动荡,云城官驿的晌银发放不足,他们不满便也偷了懒。
    除了官家文书之外,余下的军中来信,都是一律压着不递。
    冯氏犹豫了一下,便好声好气道:“那真是巧了,正好我也是大柳村的,不知我们村的书信可否让我带回,要是哪个乡亲的,也能给人家看上一看。”
    那驿差见冯氏不过是个农妇,正觉不耐烦,这时,冯氏忽然掏出一小块碎银,塞到对方手里。
    “你们在这儿也辛苦了,全当是请你们喝两碗茶。”
    驿差掂量了下银子,这才有了好脸色,他扒拉出三封信,全都给了冯氏。
    “你们村的,就这些了,看着还像是一个人寄来的。”
    冯氏忙让姜丰年过来:“老大,娘不识字,你快看看这信是写给咱村谁家的。”
    姜丰年低头看了眼,瞳孔就顿时一震。
    “娘,这上面写着是给咱家的……”
    “这是三弟来的信!!”
    第32章 喜事
    冯氏浑身猛的战栗。
    什么?
    老三的信!
    她一把抓住姜丰年的手臂:“真是丰泽来的吗,快,快打开看看啊!”
    这信封上有边塞戌军的字样,姜丰年很惊讶,三弟的信为何会从军中寄来。
    他的手都止不住地抖,生怕这信是弄错了,白让他们空欢喜一场。
    待打开书信后,姜丰年忐忑地快扫了遍,眼睛终于涌上泪意,差点哭出声来。
    “真的是三弟,娘,是三弟找人代写的,他还活着,他说他在塞外庆南王的戌军里呢!”
    冯氏惊喜得脸都快白了。
    她声音直颤:“那上面还写了些啥,快读给娘听听。”
    姜丰年抹抹眼睛,赶紧把信上所写都念了出来。
    这才知,原来当初姜丰泽被掳走时,官兵见他生得气度不凡,便没让他去做苦役,而是送去边塞充军了。
    “信上说,这两年来,塞外常有周遭小国突袭,三弟随军打了不少仗,虽有时也遇恶战,但也都堪堪熬了下来。”
    得知儿子起码保住了性命,冯氏紧攥着拳,指甲都嵌进皮肉里!
    “娘,三弟还说,同他一起来的,但凡能熬个一年两载的,早就在军中有了官职,就是他不知道为何,总是比别人倒霉,每每论功行赏,都能因为各种缘由把他落下。”
    冯氏这会儿早就泪流满面了,泪珠子飘进了风里。
    她哽咽道:“管它赏不赏的,娘才不稀罕,娘只要你弟弟活着就好。”
    姜丰年用力点头,大鼻涕都快淌到嘴边了:“嗯嗯,娘说的对,只要他还活着就够了,就是不知我三弟他,啥时候能回来跟咱团聚啊。”
    “等着吧,这最后一封也是三个月前寄的,咱家现在有了你妹妹,一切都会顺遂的,他早晚都会平平安安回来。”冯氏想到闺女,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气,泪珠子也止住了。
    他们姜家何德何能。
    竟能得糯宝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啊!
    等反复又读了几遍信后,冯氏娘俩才舍得把信收好。
    他俩很快就抹干了眼泪,心病一下子没了,人也神清气爽了起来。
    “老大,你赶快写信,告诉你三弟,就说信咱家都收到了。”
    “对了,别忘了告诉他家里有妹妹的事儿,你们兄弟几个,就数他闹着要妹妹,闹得最凶。”冯氏忍不住又笑起来,巴不得尽快让丰泽知道闺女。
    姜丰年傻笑地点头:“嘿嘿,那我回去可得多稀罕稀罕妹妹,不然等三弟回来了,妹妹跟前可别就没我的份了。”
    ……
    自打有了丰泽的消息,压在姜家心头的郁结彻底没了,全家上下都喜气洋洋。
    只盼着那指日可待的团聚。
    冯氏心里高兴,连着三日宰鸡杀鹅庆祝,顿顿少说要做六七个菜,让全家吃个痛快。
    丰年和丰虎上山也格外卖力。
    他俩回回收获颇丰,再轮流赶着驴车,把山上所得之物卖到城里。
    每三五天,就能有五六两银子入账,简直都快赚麻了。
    这兄弟俩自从能摸到银子,便也不忘给妹妹献殷勤。
    姜丰年前天刚花了二百文钱,在糕点铺子买了芋头糕、核桃酥、还有半斤的松仁奶酥给小糯宝。
    看着糯宝吃得小嘴喷香,直找大哥抱抱,姜丰虎生怕自己在妹妹心里没了地位,转头也在城里花了整整一两的银子。
    等他回来时,手里拎着大包小包,往炕上那么一放,都是给小糯宝的。
    一个小拨浪鼓、两包甜蜜饯,一双成衣铺子里买来的小虎头鞋,半罐刀儿糖,还有一根雕着蝴蝶飞花的小玉簪。
    哄得小糯宝欢喜极了,兴奋地直在炕上打滚。
    看着姜丰虎人虎,花钱也虎,冯氏正要说他。
    可扭头一看都是给闺女买的,冯氏又顿时喜笑颜开,只要给糯宝买东西,那多少都不嫌贵!
    小糯宝的头发虽然还扎不起发髻,戴不了发簪。
    可小姑娘的爱美之心作祟,她还是抱着那玉簪,时不时地就往头上比划两下。
    这时姜丰虎又从兜里,掏出几卷桑蚕丝线来,往李七巧怀里一塞。
    “媳妇儿,也有给你买的,这线可贵,就这么八个颜色,就要一百文呢。”姜丰虎眯眼笑道。
    李七巧最擅女工,又喜缝补刺绣,她心里欢喜,嘴上却又不免嗔道:“买这么好的丝线干啥,怪贵的。”
    “谁让我媳妇手巧呢,就得用贵的才配得上你的手艺。”姜丰虎笑着说了大实话。
    小糯宝搂着发簪。
    被塞了一脸狗粮。
    眼看姜丰虎就要撅着胡子拉碴的嘴,凑近李七巧的小脸上,小糯宝赶紧捂住眼睛。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