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也在渐渐复苏。
既翕曾是那个年代的大学生。
书香门第,一直底蕴深厚。
自恢复高考以来,既翕在大学任教,生活渐渐恢复平静。
安亭也在既翕的教养下,一天天长大。
平静的日子总会让人产生错觉。
它有时候仿佛看到的是既翕小时候和母亲在一处的模样。
这段时间过得很快,它记不得既翕给它上了几次漆。
有一次安亭小声说,妈妈,它太旧了,换一把吧。
它有些懵,但忽然明白了。
即便上了新漆,它年岁也大了。
它偶然想起了第一次出现在紫禁城的时候,旁人都在惊讶工匠们精湛的公益。
年幼的皇帝将它赠予了太后,太后眸间都是笑意……
这些仿佛是很早之前的事,恍若隔世。
但忽然一个触动,她就想起那段并不完整的记忆。
它好像又有些明白人说的,老了就会习惯回忆早前。
它好像越来越懂人心了……
时间又过去几年。
安亭渐渐长大,既翕是文学类的教授,但安亭喜欢理工。
母女两人促膝长谈,在友好的氛围下确定了安亭读理工科的道路。
“理工科类,可能妈妈帮不了你什么。”既翕如实告诉她。
安亭像小时候一样托腮看她,“谁说的,妈妈在,我什么都不怕。”
这一刻,既翕拥抱女儿。
它也恍然想起很多年前,既翕的小猫小狗过世的时候,既翕的母亲也曾这样拥抱她,同她说了很多话……
时光的缩影,好像真的像树木的年轮。
不知不觉间,它好像已经陪了既翕很久,很久……
既翕的课业不重,但在课业外,既翕会看很多书。
虽然时光在她眼角留下皱纹,她也开始偶尔用起老花眼镜。
但在它心里,既翕永远是那个会拿着它给小猫小狗梳头的小姑娘。
既翕会女儿谆谆教诲,也会耐性教导来请教的学生。
母女二人的苑子里总是热热闹闹。
后来既翕同意安亭在家中养了一只猫,一只狗。
虽然它们总在苑子里打架,但又和睦相处。
既翕告诉女儿,你可以养喜欢的宠物。
但要负起责任。
照顾它们,并且约束它们,那么你才可以拥有它们。
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但你要对自己选择的理想和人生负责。
安亭答应了,而且做的很好。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不同之处。
它恍然想起,它从盒子里被交给既翕母亲的时候,既翕外祖母的祝愿是:
一梳结发同心。
二梳诸事顺遂。
三梳儿孙满堂。
而既翕母亲告诉她的,是关于陪伴:
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陪伴,也会生命里更长的时间去学会告别,接受离开,懂得自洽。
等你长大,你也会有想陪伴的人。那就用你所有的努力好好陪伴她,再告诉她,不要害怕离开。
等到既翕这里:
她告诉安亭,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不轻易选择,但选择了,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理想和自己的人生负责。
妈妈是你的后盾,但世上没有人应该比你更该对你自己的人生负责。
那是1989年的夏天。
安亭从大学毕业,虽然高考她选择了理工科专业,但大学时选修了考古专业。
毕业后,遵循自己的内心选择,去了考古所。
那一年的考古如火如荼,既翕知道,安亭在考古队里遇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
第23章
自从安亭去读大学,苑子里好像忽然安静了下来。
高考过了最初恢复时期杂乱无序的阶段,进入到了有序进行,参考者大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的阶段,小苑里来问既翕功课的孩子也逐渐少了起来。
既翕的小苑再次恢复的宁静。
陪伴她的,更多是安亭的小猫和小狗。
它们的年纪也大了,既翕会用它给它们梳毛。
它也恍惚回到了既翕年幼的时候。
好像很多东西变了。
但又好像很多东西从未变过。
还是它一直陪着既翕。
像既翕母亲告诉她的一样,它一直在。
只是它越来越老旧,即便上漆,好像也不如从前了。
但在既翕眼里,它还是从小陪着她的那把木梳,从未变过。
还有一条,它不怎么愿意看到,但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在它尘封的那几年,它不知道既翕经历了什么。
但它再看到她的第一年,知道她一定过得不好。
除却不好,是经年的咳嗽,精神也渐渐差了下去。
它知道既翕病了。
安亭陪着她看过很多医生,但医生说要调养。
既翕也一直在调养,但仿佛那时候落下的病根,怎么也好不了。
它着急了很长一段时间,但什么都做不了。
既翕会遵医嘱吃药,休息,也会好好给学生上课,回苑子养花,养猫,养狗。
但她一天天消瘦。
它见过太多太多的人,它知道,既翕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这个念头让它务必伤感。
它是一把木梳。
一生遇到很多很多的人,见过很多颠沛流离和万家灯火。
它知道它不属于这里。
或者说,它不属于拥有这些东西的人类。
以前,那些对它来说,都无关紧要。
因为它是一把紫檀木梳。
但现在它很伤感。
它知道,它要和既翕分别了。
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会陪伴,也会用更长的时间去学会分别,接受,并自洽。
它好像忽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既翕不会长
命百岁。
但每年安亭给她唱歌,祝她生日快乐的时候,它都希望她能长命百岁。
哪怕,把它的寿命给她也行。
它活太久了。
但如果接下来的时间没有她,它好像又回到了从前……
在安亭加入考古队后的一年,怀孕了。
那是它第一次见仲伯庭。
它像安亭的家人一样,仔细审核着这个年轻人。
更新于 2025-07-27 06:52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