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盗墓:我,陈玉楼,一心修仙 第73节
首页
更新于 2025-07-22 06:38
      A+ A-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
    放在风水里就是厌胜之术。
    他倒斗多年,虽然鲜少见到以陵墓厌胜镇物,但元人的脑回路并不能用常理推论。
    最常见一点。
    按照摸金校尉的规矩。
    竖葬坑、匣子坟、窨沉棺、青铜椁,皆是不祥之兆。
    以这种方式下葬者,无一例外,生前要么是杀人如麻的狠人,要么就是暴毙而亡,化作大凶之物的主。
    但元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历朝历代中,就属蒙元一朝出现的竖葬匣坟最多,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上至王公,下到百姓。
    死后皆以棺身竖葬为荣。
    如此推理的话。
    那位元人大将,将自身葬在瓶山山巅,以求世代镇压洞夷之祸,似乎也能说得通。
    鹧鸪哨本就心思通透,灵台空明。
    只不过先被那门玄道服气筑基功冲昏头脑,刚才那白衣纸人又像是一盆冷水当头浇下,心神激荡,哪还能冷静得了。
    眼下,听完陈玉楼一番话。
    就如醍醐灌顶一般。
    “不愧是陈兄。”
    “一语惊醒梦中人!”
    抱着双拳,鹧鸪哨一脸感慨。
    只是。
    迎着他那双澄净坦荡的眼神。
    陈玉楼却是难得老脸一红。
    真要是他推算出来还好。
    但如今不过是借了穿越者的优势,哪能恬不知耻的揽下功劳。
    好在四周昏暗一片。
    并无人发现他的异样。
    吐了口浊气,陈玉楼翻出之前那张地图,就着风灯摊开。
    “道兄,你来看。”
    “按照这份探墓图,元人墓,大概率就在这两处了。”
    陈玉楼手指划过瓶肩和瓶巅两处,沉声道。
    “错不了。”
    “按照陈兄的思路,这条裂缝也不能错过了。”
    鹧鸪哨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白日下来时,他只顾着探明山下情形,寻找一处可以围杀六翅蜈蚣的去处,并未思虑太多。
    如今想来。
    却是错过了那道深不见底的裂缝。
    “就按道兄所言!”
    陈玉楼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眼下哪里又会拒绝。
    当即回头,目光落在红姑娘身上。
    同时,手指在图纸上那条笔墨浓重的裂缝上重重一划。
    “红姑,挑几个擅于登山身手好的弟兄,沿途搜寻。”
    “是,掌柜的。”
    红姑娘当即领命而去。
    等她离开,陈玉楼四下扫了眼。
    身外这座云藏宝殿,差不多被搜刮一空。
    花玛拐正带着群盗往外不断搬运明器。
    一帮人干劲十足,完全不知疲倦。
    头顶丹井里。
    则是留了个陈家的老人看着。
    数百具棺椁,却不是一时半会的事。
    “道兄,找个地方慢慢等着?”
    见此情形,陈玉楼开口道。
    “也好。”
    鹧鸪哨哪里会拒绝。
    他已经得到了所求之物,对那些明器并无想法。
    眼下一心只想找个清净之地。
    好好琢磨下玄道服气筑基功。
    这个念头,倒是和陈玉楼不谋而合了。
    一行人不再多留,沿着来时的路,转眼间便穿过丹井、无量殿,眨眼间便到了红尘幻境。
    岩洞中的毒虫蜈蚣,早被那些饿了几天的鸡群剿杀一空。
    为了照明。
    殿内殿外那些琉璃盏也并未取走。
    站在石桥上,陈玉楼眺望四处,山中石雾流转,灯火璀璨,红尘倒影,仙气渺渺,确实算得上是一座人间仙境。
    只可惜。
    当年镇压洞夷暴乱。
    十八夷洞的山民几乎被屠戮殆尽。
    之前他们在丹井中见到的那些尸骨,就是当年的洞民留下。
    死气弥漫,阴雾笼罩。
    将这座红尘幻境的仙气破坏了不少。
    凝神望去,就像是一座披着洞府皮的冥宫。
    “道兄,你去哪?”
    暗暗叹了口气。
    陈玉楼回头看向鹧鸪哨,随口问道。
    “随便找个角落就好。”
    “那行,等有了消息,我让人去通知你。”
    见他所指的地方。
    赫然是桥外不远处的一片山石。
    那地方青烟流动,横跨地下河流,倒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陈玉楼点点头。
    目送他们师兄妹三人离去后,也不耽误,径直朝前殿走去。
    昆仑则是寸步不离的跟在身后。
    掌柜的都出来了,他也干脆将策应的事交给了他人。
    不多时。
    等他跨过门槛踏入殿内。
    昆仑无比自觉地留在门外。
    虽然都说了不必紧张,却被他倔强的拒绝了。
    深知他的性格的陈玉楼,也只能任由他去,自己则是找了个蒲团席地而坐。
    不过。
    他来此处。
    却不是为了那门筑基功。
    而是从口袋里取出了刚才所得的两份异术。
    尤其是陵谱。
    卸岭虽然势大,在倒斗四派中却一直处于一个几代尴尬的位置。
    就是因为,卸岭的手段太过单一。
    还是到了他这一代,花了多年时间翻遍古书,找到了不少失传的器械,又融合吸收其他门派的长处。
    方才有了今日的常胜山。
    但归根到底。
    械之一字,再往前,也是一眼看到头。
上一章 目录 到封面 加书签 下一章